…
金國初期保留了較多游牧部落特征,實行“猛安謀克”制度。出征時,家眷多留在本部落的根據地,這些地方通常是相對安全的草原、山谷或河流流域,由部分老弱、婦女負責守衛和經營生產(如畜牧、農耕),保障后方物資供應。
可隨著金國的建立,在一些大規模軍事行動或遷徙征戰中,家眷就開始隨軍行動,但通常處于軍隊后方的安全區域,形成“老小營”。這種情況多見于金國早期擴張階段,當時尚未建立穩定的統治中心,家族與軍事集團聯系緊密,家眷隨軍可避免離散,同時也能通過家族紐帶增強軍隊的凝聚力。
等到金國滅遼成功,統治區域擴大。此時打仗時,家眷已經被安置在已穩固控制的城池、堡壘中,由軍隊或地方官負責守衛,尤其是貴族和高級將領的家眷,多居住在遼上京、遼東京、遼中京、等大城市,依托城防保障安全。
總體而言,金國家眷的安置遵循“安全優先”原則,結合自身的生產方式和統治階段變化,從早期的部落根據地逐漸向固定城池過渡,體現了從游牧到定居的演變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金人打仗時之所以把家眷帶上,也跟他們人口少,需要趕緊繁衍人口,好壯大金國有關。
也正是因為如此,完顏阿骨打帶頭,打仗的時候也把家眷帶上,就近安置,以便他們女真人能快速繁衍生息。
而這次完顏阿骨打南征,將大半的金軍都帶了出來,誓要徹底消滅遼國,震懾大宋,逼大宋跟金國簽訂和約,讓大宋為金國提供糧食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
這就導致有大量的金國女人在遼中京和遼東京生活,而金國貴族和高級將領的家眷多居住在更近的遼中京。
這也是金國貴族和高級將領仗著他們的身份高,所行使的特權。
這么重要的地方,完顏阿骨打肯定得派大將率兵守衛。
完顏阿骨打挑挑選選了之后,選了他的異母弟完顏阇母守衛遼中京城,他還給完顏阇母留下了五千精銳。
完顏阇母是金國大將,就是他打下來的遼上京城,而且只用了半天時間。
這些年,完顏阇母一直追隨完顏阿骨打南征北戰,立功無數。
不巧,前段時間,完顏阇母受了點小傷,完顏阿骨打想讓完顏阇母休息幾天,就讓他來守遼中京城。
在完顏阿骨打想來,以完顏阇母的能力,守衛一座城池,那還不是輕松加愉快?
關鍵,有完顏阿骨打親率的四十多萬大軍擋在前面,誰還能偷襲他們的老窩?
不想,完顏阿骨打被擊敗了,四十多萬大軍的封鎖成了一句笑話。
更讓完顏阿骨打沒想到的是,完顏阇母在后方時,整天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疏于對遼中京的防御。
最重要的是,趙俁的兒子趙棣一身虎膽,還心細如發,他跟隨童貫追殺金軍到了遼中京境內,發現這里竟然連一個金人都沒有。
趙棣在第一時間將此事稟報給了童貫等人。
童貫等人商議一番,得出結論:肯定是他們追過頭了,不然這解釋不通。
當時,有人提議回去繼續追殺金軍,有人提議去奇襲遼中京。
童貫覺得,他們追殺再多的金軍,首功也不是他們的,因此傾向后者。
可怎么奇襲,才能拿下這至關重要的一城,卻讓童貫有些拿不定主意。
就在這時,趙棣又站出來表示,他愿意帶人偽裝成金人去試試能不能騙開遼中京的城門?
童貫知道趙棣立功心切,更知道趙棣的母親是趙俁最寵愛妃子的麻曉嬌,肯定愿意給趙棣創造立功的機會。
于是,童貫當即吩咐下去,從五萬輕騎兵中給趙棣選了五百精銳中的精銳,還給趙棣找了一些懂契丹語和女真語的宋軍將士。
——實際上,這些人就是契丹人,甚至就是女真人,他們多是云地的“漢人”。
猶自不放心,童貫還給趙棣他們每人都帶了幾十顆轟天雷。
同時,為以防萬一,童貫親自帶人登上山頭,時刻關注趙棣他們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接應趙棣。
半路上,趙棣下令,所有將士都換上,追殺金人途中,他特意讓人扒下的金軍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