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軍人,尤其是一個對現代化武器非常有信心的軍人,李琳是不同意大宋打這種呆仗的,因為這太慢了,也體現不出來他們這些善戰之人的水平。
可話又說回來,李琳也不得不承認,趙俁最終決定的方案,確實是會讓大宋穩勝不敗,從國家的角度來說,這才是最穩妥的。
等到大宋將東北徹底拿下,那時的大宋在這個世界將再也沒有對手,再學漢唐也不遲。
張純繼續說:“還是以崇禎為例,崇禎在位十七年,內閣換了五十個輔臣,史稱崇禎五十相,他誰也不信,他還前后發了五次罪己詔,自己抽自己嘴巴,可過后就全忘了,該干嘛干嘛,殺袁崇煥寒了將士們的心,雖然袁崇煥自己有問題,但是你給活剮了,這就太過了,你讓吳三桂這幫人怎么想?”
“再說咱們官家,登基到現在,就用了兩位宰相,章惇還是老死在任上的,宰執也是,幾乎都是因為年老而致仕,哪位宰執離開朝堂時,不感激官家的知遇之恩?將領也是,無一不心悅誠服地追隨官家左右。這份胸襟與氣度,遠非崇禎之流所能及也。”
李琳插話道:“你說得沒錯,可我印象當中,崇禎好像也沒那么差吧,不都說他有道無福,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澇九年,才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好像崇禎還恪業勤政,不貪杯好色,品德高尚?”
張純笑著搖頭:“這個沒用,如果按照你說的標準來評定皇帝,那么排在第一的是王莽,那是個完人,道德典范,可你能說王莽是一個好皇帝嗎?”
頓了頓,張純又說:“是,崇禎最后幾年趕上了全球小冰河期糧食欠收,再加上北方一場大瘟疫,但這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大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要不是,最后崇禎選擇了在煤山自縊壯烈殉國,給他自己和大明找回了點顏面,他在歷史上的評價,都比不上趙佶,應該跟趙桓畫個等號。”
說到這里,張純總結:“好皇帝就得像咱們官家這樣,有點缺點甚至是缺陷沒什么,關鍵是,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干什么,就像現在,官家就該凱旋回京,坐鎮中央,不給任何人、任何事撼動自己皇位、撼動大宋江山的機會。”
“用崇禎的所作所為與官家這十五年的表現一對比,誰是昏君、誰是明君一目了然,明君的標準也就有了。”
張純看著趙俁的背影,滿眼迷戀地說:“真不愧是我選的和我一手調教出來的皇帝,就是這么完美無瑕……”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