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真能如愿,張純估計,她的名氣也遠遠不如麻曉嬌、葉詩韻、袁傾城大,甚至都有可能不如李琳大。
對此,張純只能很無力地在心中吐槽一句,‘選擇真是比努力重要啊!’
趙俁不知道張純和李琳心中是怎么想的,他也顧不上張純和李琳有什么想法。他這么多女人,要是天天猜她們的心思,那他也就不用干別的事了。
甚至可以說,與其去猜張純和李琳的心思,趙俁更愿意去猜這個老婆婆的心思,‘這老太太說的這么好,該不會有人事先教過她吧?’
真不怪趙俁有這樣的想法,實在是,皇帝身處權力之巔,卻也往往是信息最閉塞之人,層層疊疊的人心與利益,總會織就一張無形的網,將真實的世間隔絕在外,只把精心粉飾的“太平”呈于御前。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晉惠帝司馬衷那句“何不食肉糜”,早已成了皇帝脫離實際的經典寫照。當百姓因饑荒而食不果腹,只能挖草根、食觀音土時,他卻困惑于“沒有糧食,為何不喝肉粥呢”。這背后,正是信息傳遞的斷層——底層的疾苦被官吏層層過濾,未能抵達皇帝的耳中,讓皇帝對民間的真實困境毫無認知,只能憑著自己身處深宮的經驗,說出荒誕之言。
明朝萬歷年間,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等改革,意圖扭轉明朝的頹勢。然而,當改革觸及諸多既得利益者時,各種詆毀與不實信息便不斷涌向萬歷皇帝。地方官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隱瞞改革帶來的實效,夸大執行中的困難與民怨,久而久之,萬歷皇帝對改革的認知逐漸偏離實際,最終導致改革成果未能完全鞏固,明朝的積弊也未能徹底根除。
皇帝被層層環繞,身邊的人或為自保,或為私利,有意無意地篩選、篡改信息,形成一個堅固的信息繭房。
這使得皇帝所聽到的,多是阿諛奉承;看到的,多是刻意布置的假象。
趙俁身為穿越者,手上又有皇城司、東廠、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機構,一般人肯定蒙不了趙俁。
但話又說回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膽大妄為之徒敢嘗試蒙蔽趙俁的視聽。畢竟,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總有人會鋌而走險。
至少趙俁要防著這一點,省得自己被人蒙在鼓里。
基于此,趙俁問老婆婆:“皆是好事?可有不足或需要注意之事?”
老婆婆想了想,說道:“還真有一事,當今陛下若不知,或有大事發生……”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