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劉清菁真的在想,她雖然對不起趙煦,但這也是被趙俁、向太后、孟相給逼的,她真是走投無路,才不得不兵行險招。
至于劉清菁到底是怎么想的,趙俁實際上也不關心,反正她都已經走上這條路了,怎么都不能說她是一個貞潔烈女,對不對?
再者,根據劉清菁連勾引自己這個她原來丈夫的弟弟這種事都能干得出來,趙俁合理假設,就是趙茂沒事,真讓趙茂當上了皇帝,劉清菁垂簾聽政,她多半也會像武則天一樣,養眾多男寵,給趙煦扣上無數頂綠帽子。
所以說,像李治、趙煦這樣的皇帝,簡直是愚蠢至極,都當上了皇帝,并且是實權皇帝,竟然還傻傻的在一棵歪脖樹上吊死自己,最終,武則天、劉清菁之流,仗著他們的寵愛,恃寵而驕,剝奪別的妃嬪受孕的機會,武則天還殺了李治的五個兒子(其中兩個還是武則天親生的),趙煦更是到死都沒有兒子存活下來,甚至因為唯一的兒子早夭而死。
這就是那些獨寵一個女人的皇帝的悲慘下場。
對此,趙俁只有一句話:活該,舔狗不值得同情。
再說趙煦。
他當皇帝雖然也還可以,但他對趙俁可沒有半點恩情,他可是從來都沒想將他的皇位傳給趙俁,哪怕趙俁表現出來了自己是最適合繼承他皇位的人。
而且,到死他都還在防著趙俁,一心把他的皇位傳給他的親弟弟趙似,即便趙似并不適合當皇帝。
再加上,趙俁本就是穿越而來,跟趙煦沒有半點兄弟之情。
基于這些,綠了趙煦,對趙俁來說,真是半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總之,對于劉清菁的托詞,趙俁并沒有深究,而是直奔主題:“你到底想作甚?”
見趙俁沒有繼續抓著她背叛趙煦不放,劉清菁暗松了一口氣,接著第三次強調:“臣妾只想要一子,別無他求,求陛下成全。”
見劉清菁還是拿這個借口來搪塞自己,趙俁淡淡地問:“你要兒子作甚?再者,哲宗皇帝已然駕崩一年,你如何解釋自己生子?”
劉清菁說:“陛下莫戲之,有子無子于女子而言天壤之別,尤其是在這后宮之中,臣妾亦是女子,且是身處后宮之中,如何能不想得子?”
呃……好吧。
這個理由很充分。
在封建后宮制度下,母憑子貴是核心生存邏輯,若無子嗣尤其是皇子,后宮中的女子的地位和命運往往充滿不確定性,即便貴為皇后也可能面臨凄慘的結局。
像劉清菁這種“蓋棺定論”的,其實還好一些。
不然,若皇后無皇子,以后宮競爭之激烈,皇帝的寵愛很難持久,沒有皇子作為根基,一旦失寵,很容易被其他有子嗣的妃嬪排擠,甚至被廢黜、打入冷宮。
再說劉清菁這種情況。
這個時代的女性依附男性生存,皇帝去世后,有皇子的妃嬪可隨子就藩或在宮中安享尊榮,而無子嗣者可能被送往皇陵守墓,或在孤寂中度過余生,甚至被逼迫殉葬。
還有,后宮女性的地位與家族利益緊密相連,若無皇子鞏固地位,家族可能失去帝王的信任和扶持,遭遇政治打壓。
所以,有皇子和沒有皇子對劉清菁來說,當然有差別,而且,可以說,這事關她能不能安穩的生存,甚至事關她的家族能不能繼續昌盛。
關鍵,劉清菁栽就栽在她的兒子早夭上,不然,她就是最后也是最大的贏家。
在這種情況下,劉清菁對皇子有所執念,也是人之常情。
見趙俁似乎已經接受了她想要一個兒子這件事,劉清菁趕緊將她的計劃拋出:“臣妾聽聞近期有多位陛下妃嬪懷孕,算算時間應該與臣妾產期相差無幾,恁地時,可教她幾個中的一人代臣妾‘多生’一胎,他日陛下再以為先皇傳遞香火之名,將臣妾所生之子還給臣妾……”
劉清菁的意思是,她偷偷生下孩子,趙俁再找個跟她產期相近的妃嬪,說那個妃嬪一胎生下了兩個,回頭再把多生的那個過繼給劉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