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簇擁著我走進不遠處的餐館。
幾個人對著菜單嘀咕半晌,點了四涼四熱八個菜,隨后各自咬牙掏出糧票和毛票湊菜錢。
菜上桌,他們先做了自我介紹。
“我叫盧斌,臨潼縣滴。”
“王虎,長安縣。”
“劉東東,也長安縣滴……”
他們來自周邊縣區,以前也都是農民,揣著發家致富的夢想走上這條路。
只是苦于沒有尋找大墓的技術,所以別說發家致富了,連下頓飯錢在哪都不知道。
蹲著等我,就是想讓我給指個大墓。
“陳爺,你就可憐可憐我們,再挖不出好東西來,全家老小都得跟著喝西北風。”
“只要陳爺給我們指路,以后我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對!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誰要有二心,我王虎第一個弄死他!”
眼看他們要搞成梁山聚義,我趕忙擺手勸住。
“吃飯地方就好好吃飯。”
“咱們聊聊你們各自村里的傳說,和歷史有關的,就從你王虎先來。”
我是有意讓他們講的。
盜墓之前通常會進行踩點,打聽當地歷史民俗是其中重要一環。
當地流傳的歷史故事中,往往隱藏著大墓信息。
后來考古隊也學會了這一招。
王虎他們一個接一個的講故事,但內容都乏善可陳,根本沒我想要的。
很快輪到盧斌:“我們臨潼縣寶貝可多,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那都聞名天下。”
“咱們要是能挖秦始皇陵,那得弄出來多少寶貝啊。”
眾人一起噓他。
秦始皇陵誰不想盜啊,但沒那個能耐。
后來我成為考古研究所顧問,曾前往秦始皇陵協助進行科學探查。
和秦陵考古研究所的同行一起,帶著人在秦始皇陵上打了四十萬個探洞。
你沒看錯,真是四十萬個!
探洞前后左右每隔半米一個。
通過探鏟帶出的泥土進行分析,確定秦始皇陵的地下范圍,夯土結構,墓道情況,最終結果和多年前進行的遙感探測基本相符。
秦始皇陵的地下墓室部分,分為三層階梯向地下延伸,穿透三層地下水帶,和《史記》所記載的“穿三泉”相吻合。
現在要打開秦始皇陵基本沒難度,難的是打開后的文物保護工作。
想要完好保存里面的珍貴文物,以現在技術很難做到。
盧斌繼續講了起來:“我也知道挖秦始皇陵是白日做夢,那就說個跟武則天有關的故事。”
“聽村里老人說,在武則天之前大唐沒有慶山,臨潼也沒有慶山。”
“武則天稱帝后臨潼地震,平地隆起一座山,被作為祥瑞報了上去,然后為這座山被賜名慶山,縣名也改成了慶山縣。”
“后來又下令修建慶山寺,那慶山寺打建成就是唐代皇家寺廟,據說在武則天時,慶山寺比法門寺品級還高。”
故事講的有鼻子有眼。
大家都被釣起興趣,紛紛問他慶山寺在哪,怎么從沒聽說過。
按說比法門寺品級還高的寺廟,怎么都該聞名全國。
“可惜毀于戰火,現在連個渣都沒有,只聽老人說慶山寺應該在我們村附近。”
“哎,那還說個屁啊,還想去求佛祖保佑一下呢。”崔浩嘆氣道。
我卻笑了。
這不就是機會。
那么高規格的皇家寺院必然有佛塔。
佛塔之下九成有地宮。
地宮之中肯定有寶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