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緊張,都是同行。”
“過來跟你們交流交流經驗。”
我開口解釋。
那中年漢子扭頭看向老漢。
顯然老漢是領頭的。
老漢瞇著眼盯著我倆打量片刻,緩緩道:“兩位不是本地的吧?”
“長安縣滴。”我隨口道。
王虎是長安縣的,我替他說不算騙人。
“金周至銀戶縣,殺人放火長安縣。”老漢搖頭晃腦的說著順口溜。
這是數十年前流傳的順口溜。
說的是周至,戶縣富裕,而長安縣多出殺人放火之徒。
不過也有人說,殺人放火長安縣的意思,是說前朝時候長安縣進步人士多,經常對抗舊勢力,而搞出很多殺人放火的事件。
“你們長安縣墓多滴太太,來我們這窮鄉僻壤弄啥。”
老漢口音夾雜關中腔。
并不是商洛本地的口音。
“老叔,你也不是商洛本地人吧。”
“嘿嘿,聽出來咧?”
老漢笑了兩聲,拿著煙帶鍋子吸了兩口。
“藍田縣滴,落戶商洛三十多年咧,鄉音未改鬢毛衰啊。”
“藍田啊,老叔你該不會是藍田勺勺客吧。”
勺勺客是過去對廚子的叫法。
藍田縣盛產廚子。
許多學了廚藝的藍田人,背上炒勺就離家闖蕩去了,所以被稱為勺勺客。
“小伙子懂滴挺多,當年我背著炒勺離開家,來到商洛當廚子,這一落腳就再么回去過。”
“猛子你們繼續干活,讓我跟這兩個小伙諞諞閑傳。”
“哎呀,都多少年沒好好說過家鄉話咧,你倆今晚上陪額好好諞。”
叫猛子的中年漢子注視我一眼,轉頭帶著兩個后生繼續用鐵釬往土里扎。
老漢跟我們聊了許多他當年的往事。
最后說到盜墓上了。
“挖墓是跟我媳婦娘家爹學的,他老人家以前給挖墓人打下手,多多少少學咧點皮毛。”
“最近有人跑來收老東西,我就動了心思,帶著兒孫們來挖一挖,賺點錢補貼家用。”
我原以為就董老板和文物商店收老物件,現在看來不是那么回事。
其實那時候已經出現二道手了。
一些有頭腦的混子和收廢品破爛的,發現老物件的商機,在收東西時都留了心眼。
但凡收到老東西,就會拿去給董老板之類的人看。
國內第一批古董商大多都是這樣崛起的。
九十年代中后期,大量二道手走街串巷深入鄉村收老物件,被稱為鏟地皮。
再往后電視鑒寶興起。
許多人都知道古董值錢,鏟地皮的活也就越來越難干了。
反倒是忽悠人賣贗品的國寶幫日漸興盛。
我跟老漢聊了聊找墓的方法。
他知道的非常淺薄,連生土死土都不懂,就會用鐵釬戳。
“找墓就是用鐵釬戳戳,戳到硬東西就前后左右多戳兩下,要都是硬的,那下面肯定有東西。”
我聽的懵住了。
不能說他錯,因為那樣確實能找到墳。
注意,我說的是墳。
在盜墓行里,明清的都被稱為墳,因為不夠老。
元代往上的才能算做是墓。
而且明清墳一般埋的土層并不深。
普通富戶墳,一米多的鐵釬差不多能戳到。
只是這種墳里出的東西不值錢。
勞心費力干一晚上,賣的錢也不夠仨瓜倆棗的。
“老叔,這樣發不了大財啊。”
“要找大墓才行,挖普通富戶墳累死也就掙點雞零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