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嗑了兩下煙袋鍋。
笑道:“小打小鬧補貼家用,大墓水太深,我怕把一家老小都折進去。”
王虎趁機問到:“叔,你知道哪兒有大墓不?”
“商洛地方窮,也沒出過大人物,還真沒啥大墓,就洛南縣那邊有個李密冢。”
“墳堆子看著挺大滴,不過早都被挖過好多次咧,里面已經沒東西了。”
“多嘴勸你們一句,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光想發大財,腳踏實地才行。”
我笑著點頭:“老叔你說滴對。”
咣!
土里發出沉悶聲響。
顯然是鐵釬扎到東西了。
猛子扭頭看向老漢,眼中閃爍出興奮光芒。
“爸,下面有東西!”
“莫著急,樓兒,生兒,你們倆趕緊去旁邊扎一扎。”
老漢也顧不上跟我倆聊天了。
小跑過去開始指揮兒孫。
在發現情況的探孔旁邊,連續扎了好幾個探孔。
咣咣聲接連發出。
顯然真的扎到東西了。
只是他們活兒干的太糙。
卡邊定位全不會,連扎幾下確定有東西后,拿起鋤頭鐵锨就開始挖。
甚至都不先確定墓門朝哪開。
“虎子,你們以前也這樣干活的?”
王虎使勁搖頭。
“不這樣,我們就是找墳包,然后直接挖。”
“……”
得,王虎他們以前干的更糙。
半點不懂就闖進了這一行。
猛子三人哐哐一頓挖,很快挖出一米多深的洞,露出埋藏在地下的青磚券頂。
普通人下葬,挖個坑棺材放進去埋了完事。
但有身份的達官顯貴和富戶,都會修建墓室,四壁頂底用青磚鋪建,講究的還繪有壁畫。
這種墓室頂部,通常為拱形或半圓形突出結構,具有很好的承重效果,被稱之為券頂。
券頂結構在戰國就已出現。
漢代墓葬開始大規模普及使用,并一直流傳下來。
根據建造方式,券頂分為縱列券,并列券,單層券,多層券等分別。
在多層券結構中,每層之間平砌的磚石被稱為“伏”。
比如明朝王級墓葬,券頂是三券三伏結構,即為三層券磚三層伏磚。
“爸,這咋都是磚?”猛子黑著臉問道。
他以前挖的墳,都是直接挖出棺材的。
這種青磚墓室還是第一次碰到。
老漢略有些激動:“以前富戶都修墓室,這就是墓室,少說也是個大地主滴墓!”
地主墓出的東西,相對普通人墓里出的要好一些。
但說破大天,陪葬的也只是稍微好點的民品,價格比起官器差了十萬八千里。
鐺鐺。
猛子用鐵釬敲青磚,發出陣陣聲響。
“沒帶趁手工具,這東西看起來不太好打開。”
九十年代盜墓工具迎來大發展,出現了專門開磚頂的重鏟,那玩意只要力氣足夠大,破開普通券頂就跟玩一樣。
但這時候還沒有那么好用的工具,想要打開券頂就有難度了。
一般都是走正門進去。
也就是打開青磚封死的墓門。
老漢盯著青磚券頂直撓頭。
顯然他也覺得棘手。
想了片刻后,老漢突然向我看來。
“小伙,你有啥好辦法么?”
“要能幫忙進去,里面東西對半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