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生又稱翁仲,始于秦漢。
傳說秦代有位名為阮翁仲的將軍。
因為防范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為了紀念他,在咸陽宮司馬門外為其造雕像。
后人因此將高大的石像統稱為翁仲。
現存最早的石像生,當屬霍去病陵前的馬踏匈奴石雕。
由此可見漢代石像生使用還沒規制化。
至唐代,乾陵石像生成對分列神道兩側。
以華表為起點,布置有天馬,鴕鳥,仗馬及控馬者,直閣將軍石人,中郎將石人,蕃臣石人,石獅等直到陵墓前。
可見唐代帝陵使用石像生時,已經有嚴格規制。
其后宋明都承襲唐代石像生使用規制。
明代更規定只有五品以上官員能用,而且不同品級官員使用石像生數量也有不同。
可以說有石像生的地方,必然存在達官顯貴的墓葬。
不過也因為石像生是貴族墓的指路明燈。
所以存在石像生的墓葬幾乎都被盜過。
吃飯時我把話題拐到于真人的身上。
“聽說王重陽有個徒孫叫于善慶,好像在你們這里挺有名。”
“于善慶?我可沒聽說過。”
“就聽過王重陽徒弟叫邱處機啥的,去見過元朝皇帝。”
全真一脈,最出名的就是王重陽和邱處機。
其他人還真沒幾個能被普通人記住的。
三代弟子往后,就更沒被人知曉的了。
見問不出新的東西,我放下碗筷伸了伸腰。
“吃的有點多了,我們出去活動活動。”
“去吧,別回來太晚,碰見誰問啥了,就說是我家表侄。”田立本叮囑了一句。
“好嘞。”
我和崔浩先回房歸置了下東西。
把裝八卦煉丹爐的包放在床底藏好,才出了田立本家。
太陽西斜照亮天邊云霞。
那時村鎮上沒啥娛樂活動。
到了日落時分,老人婦女和閑漢會聚在一起閑聊天,或者讀報紙作為消遣。
甘河鎮也不例外。
一幫婦女老人正聚在鎮上大槐樹下,熱火朝天的說著家長里短。
我倆走過去,蹲在外圍聽了起來。
很快就有婦女盤問起我倆。
“你這兩個后生看著眼生滴很么。”
“姨,我倆是田立本的表侄,好多年沒來看過田叔了,這不空下來就順道看看。”
“是老田家的親戚啊,看你長得怪不錯,有沒有對象啊?”
這話一問出口,旁邊幾個婦女也都問我有沒有對象。
看架勢都想給我介紹對象。
“我有對象了。”
我心里想著章楠,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
“咋這么早就說對象了,唉!”
“還想給你介紹我家外甥女呢,那可是十里八村一枝花。”
“你得了吧,你那外甥女臉比盆大,算哪門子一枝花,別坑老田家的后生。”
鄉村里就這樣。
但凡有人說大話,很快就有人來拆臺。
那婦女翻著白眼轉了話題。
說起最近新來鎮上賣棺材的人。
“那棺材匠前天一來,我爸就嚷嚷著要定壽材,我咋勸他都不聽。”
“你爸做滴對,壽材是要提前預備哈。”
“家里有老人都要預備壽材,真到死咧滴那天再買可來不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