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說的沒錯。
以驪山形似駿馬的象形來說,并不足以成為帝王陵寢所在。
更別說葬的還是秦始皇了。
后來我數次去驪山琢磨秦始皇陵,
并翻閱大量古籍,探尋其中的風水奧秘。
還真就發現了點奧妙。
始皇陵背靠驪山北麓,所靠之處正好是個凹形,形似椅背供始皇陵依靠。
正北方一片平原過去正好有渭水穿過,形成了堂前來水的格局。
按照現在盛行的風水觀點來看,始皇陵左右兩側缺少青龍白虎環繞,所以藏風聚氣差點意思。
但我翻閱古籍發現,始皇陵修造時,將原本從驪山東北側流淌而出的溪流,改為從陵西北側流出,繞始皇陵東北而過。
由此形成三水環繞始皇陵的格局。
借人工改變驪山溪水的流向,用水流補齊了缺失的青龍白虎。
只是后來溪水干涸,只留下人工修造的堤壩河道遺跡,導致原本風水環境起了變化。
后人再來看秦始皇陵風水,就會有莫名其妙的感覺。
這里不得不提一句。
在歷史長河中,地理環境的變化是巨大的。
洪水,河流改道,地質災害等等,都可能讓原本地貌形成天翻地覆的改變。
一旦地貌改變,風水就會發生巨大變化。
很多風水師只會看眼前風水,根據眼前風水做出推斷。
但厲害的風水師,可以根據地勢地貌變化,去推測千百年前的地形地貌。
這是高手和庸手的區別。
再后來我看到一張衛星照片。
從衛星照片上看,驪山后方的秦嶺主山脈向西至天水段,形似長長突出的龍嘴。
主山脈向東至華山段,形似龍額頭。
華山段再向東至靈寶三門峽一段,形似龍角。
而秦始皇陵所在的位置,則是龍眼正中瞳孔位置。
看完那張衛星照片,我渾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了。
之前通過史料發現三水環繞的秘密,我覺得自己解開了秦始皇陵的風水之謎。
可看到衛星照片時才發現自己錯的離譜。
秦始皇陵真的葬在龍脈最核心之處!
而且這條龍脈巨大無比,無法通過登高望遠來觀其象形。
真不知道老祖先們怎么做到,能如此精準確定這處龍脈核心的。
我深刻反思了這件事。
才醒悟風水格局的小大之分。
咱們再說回老李。
老李噴著酒氣湊到我耳邊,低聲說道:“我爺有本風水秘籍,名為《大漢原陵秘葬經》。”
“立冢安墳,擇地斬草,冢穴高深,喪庭門陌,可以說是無其不包。”
“我爺說那是永樂大典刊印本,世上流傳下來的也就幾本兒。”
我心思動了起來。
又是大漢原陵,又是秘葬經,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書不一般。
估摸著是漢代時期的墓葬風水書。
真要是能弄到手看一看,對尋找漢墓應該有很大幫助。
心動時我又轉念一想。
老李說這個,怎么琢磨都有點放魚餌的味道。
“那本書只要學會了,找墓就是隨便看一眼的事兒。”
“只可惜老哥哥我天賦不行,沒學會多少。”
“我看你是個讀過書會動腦子的,只要你愿意,我可以把書借你看幾天。”
來了來了。
老李的魚餌放下來了。
我順勢說道:“好啊,李老哥你可真是好人。”
“只要學會了,我肯定不藏私,把所有訣竅都抄寫下來交給你。”
“哈哈哈!”
老李摟住我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