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兄弟!”
“哥哥我對你一點不藏私,你是不是也得對我不藏私?”
“當然不藏私。”我點頭道。
“你說說石羊石馬原本在哪?咱們兄弟同心干一票,弄出東西對半分。”
老李用《大漢原陵秘葬經》畫了個餅。
就想空口套出墓葬地點來。
我笑道:“我得先看書啊,看了書就給你說在哪。”
“……”
老李楞了片刻。
這才意識到,我并沒醉到酒后吐真言的程度。
“你……你耍我?!”
“豈敢豈敢,不過李老哥你直鉤釣魚,連魚餌都不舍得放,我又怎會輕易上鉤。”
“都是千年的狐貍成了精,咱們誰也別跟誰玩聊齋,還是打開天窗說亮話。”
老李使勁咬了咬后槽牙。
冷笑著點頭道:“我真是八十老娘倒崩了孩兒。”
“別以為沒了張屠戶就得吃帶毛豬!”
“你能打聽出來的消息,我也能打聽出來,給你說的機會只是為了省事而已。”
老李話說的外強中干。
我隨口瞎編道:“李主教說了,知道石羊石馬以前在哪的人就他一個。”
“等你打聽出來黃花菜都涼了。”
編瞎話是在賭。
賭老李不敢耽誤時間。
盜墓這事兒,也很講究時效。
被人搶先一步,后面的人可能連口湯都喝不上。
好比八十年代末,我帶人去甘肅禮縣大堡子山,挖出帶有秦公銘文的青銅鼎等青銅器,在圈子里轟動一時。
無數同行趕赴禮縣尋找秦墓。
許多當地村民也加入了上山盜墓尋寶的隊伍。
那時大堡子山一到晚上,就會出現漫山遍野的燈籠火把,散土的人拖著架子車來回穿梭,數千人在山上挖洞找墓的壯觀景象。
但他們再也沒挖出像樣的青銅器。
甚至有幾十人因盲目挖洞而死。
老李嘬著牙花子陷入沉默。
他明白時效的重要性。
根本不敢賭。
“陳小哥,書我沒帶在身上。”
“你要是信得過我,咱倆把墓挖了之后,就去我家把書給你,怎么樣?”
我翹起二郎腿,冷笑道:“不怎么樣,去你家我能不能走著出來還不知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么才能行?”
“簡單,教我一樣我不會的盜墓技術,我就告訴你。”
我不貪心。
學會一樣技術就行。
老李沉吟片刻,起身對我說道:“中!”
“跟我走,現在就教你。”
我倆出了屋。
老李帶我來到驢車旁,輕輕拍了拍棺材。
咧嘴呲牙露出陰森笑容道:“要教你的就在這棺材里。”
“陳小哥,有沒有膽量打開這口棺材?”
呼!
一股涼風吹過。
讓老李的笑容更顯陰森了幾分。
我定了定神,笑著走上前去:“有何不敢。”
“咱們盜墓的人,開棺可是家常便飯。”
老李做了個請的手勢:“開棺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