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那幾個半圓形的玩意兒,正是大名鼎鼎的洛陽鏟。
洛陽鏟據說是洛陽人李鴨子發明的。
但古代盜墓賊,早就使用了類似的工具,。
李鴨子更大的作用是改良。
明代王士性曾在筆記中記錄:盜者尚能以鐵錐入。
意思是說盜墓的人,能用鐵錐深入地下查探。
那鐵錐是什么呢?
最初是古代開鑿井鹽使用的工具。
宋應星所做《天工開物》中,詳細記錄了鐵錐的使用。
“其器冶鐵錐,如碓嘴形,其尖使極剛利,向石山舂鑿成孔……每舂深入數尺,則又以竹接其身……”
這段記載,可以說和盜墓賊使用洛陽鏟,鐵釬等打探孔的動作一致。
尤其“以竹接其身”,更是打深孔的核心。
過去鑿井鹽所開的孔被稱為鹽井,而盜墓賊打盜洞也稱為打井。
或許能印證二者之間的關聯。
如果有人看過《天工開物》,可以回憶一下講述開鑿井鹽時的配圖《鑿井圖》。
畫面上鐵錐的使用動作,和洛陽鏟的使用動作近乎一模一樣。
民國時,中央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袁同禮,前往洛陽調查盜墓情況。
在記述中就將盜墓賊使用的洛陽鏟,稱之為鐵錐。
那李鴨子對鐵錐的改良是什么呢?
我還真有點猜測。
估摸最大的改良之處,是洛陽鏟更容易把土帶出來。
之所以這么說,是我從老李這兒學了洛陽鏟使用技術后,就去找鐵匠仿制了洛陽鏟。
鐵匠看了我畫的圖,拍著胸脯說:“不就是個鐵錐么,絕對么麻噠,一天就能給你打出來。”
你看,鐵匠也認為那東西是鐵錐。
一天后我來拿東西,新打出的鐵錐看著和洛陽鏟分毫不差。
我拿去在田里打土試了試,卻發現存在大問題。
鐵錐比較難帶上來土!
除非往上提的時候用力傾斜,才可能帶上來一點土。
這可和老李的洛陽鏟相去甚遠。
洛陽鏟直桿提上來都帶著土!
我仔細看著鐵錐,腦子里回憶著洛陽鏟。
終于發現二者之間的差別。
鐵匠打出的鐵錐內壁是直溜的。
而洛陽鏟從鋒利的鋼口向上卻有個小弧度,形成內腔大而開口略小的樣子。
這樣一來,土打下去進入腔口內夯實之后,就會卡在里面掉不出去。
從而很方便的帶上土來。
再說回我打開棺材。
我好奇的拿起洛陽鏟在手里掂了掂,看到上面沒被清理干凈的泥土,瞬間覺得這是盜墓工具。
“老李,你要教我的是這玩意兒吧?”
老李目瞪口呆的看著我。
沒想到我不僅沒被嚇唬住,還能一眼挑出洛陽鏟拿在手里。
“你,你認識洛陽鏟?”
“沒可能啊!”
老李的驚訝也屬正常。
雖然洛陽鏟在民國時就出現了,但因為人性自私,一直在小圈子里當做秘密,并沒有廣泛流傳。
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開始,洛陽鏟才在盜墓圈中廣泛流傳,奠定了盜墓神器的地位。
老李定了定心神,好奇問道:“給你筆記的那個駝爺,是不是洛陽人?”
“還真不是,駝爺家傳筆記里記載的是鐵釬用法。”
老李搖頭道:“那玩意沒洛陽鏟好用。”
“今晚我教你洛陽鏟的用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