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甬道里出現盜洞,八成是發現有前輩進過墓室。
猜想墓室被盜空,所以退而求其次,進甬道拿兩旁壁龕的陪葬品。
“走墓門進去不夠麻煩的,直接中心點挖盜洞,從穹隆頂最頂端揭開。”
這也是駝爺家傳筆記中的記載。
碰到穹窿頂的墓,最好選擇是從墓頂揭開磚頭進入。
后來考古隊碰到小型穹窿頂墓葬,也大多選擇從墓頂揭開磚頭。
老李笑著豎起大拇指。
“真不賴,就按你說嘞來。”
“大全,換大鏟打洞,你和二栓輪著來。”
“中!”
大全換上碗口粗的大號洛陽鏟,在探出的墓室中心點位置打洞。
噗噗!
洛陽鏟打的極快。
地上很快多出一個小土堆。
我看了眼時間,現在是凌晨兩點半。
要是能在四點前進墓室,就能趕在黎明前完事。
要是慢一點的話,就不夠時間進墓室了。
那打出來的土就得想辦法散掉。
不然白天被人看到會起疑。
“李老哥,用不用散土?”
“我也猶豫要不要散土,時間多少有點緊。”
“等等看把,要是不趕趟就把土裝驢車上拉回去處理。”
這話,讓我對驢車的妙用多了層認識。
難怪老李要弄個驢車。
不僅為了方便交通,也方便運貨散土。
在那年月,堪稱盜墓最強輔助工具。
到九十年代,盜墓的都喜歡用面包車打輔助。
能裝人能拉貨還不扎眼。
大全和二栓呼哧呼哧的干了一個多小時,終于挖出能容一人進出的小型盜洞。
“師父,到底了。”
“磚頂咋開啊?”二栓在洞里喊道。
老李笑著看向我:“陳小哥,苦力活我徒弟干完啦,技術活是不是該你啦?”
“沒問題,不過得借我件工具。”
“那都好說,只要有嘞,想用啥工具隨便拿。”
看了看驢車上的工具。
我最終選了把鑿子。
開穹窿頂不難,只要小心別引起塌陷就行。
所以開第一塊磚的時候,既要用力又不能用蠻力。
“哥,要不我下去弄吧?”崔浩想要替我。
“在上面幫我拉好繩子就行,別人拉繩我不放心。”
我把繩子在腰間綁緊,頭朝下的鉆進盜洞。
這就是小型盜洞的不好之處。
太過狹窄,進出不便,而且在里面干活也施展不開。
很快下到盜洞盡頭。
手電光照到了磚砌穹窿頂。
塊塊青磚在這里匯聚成一個小的四方形。
我在其中一塊磚縫中鑿了起來。
咣咣。
費了番力氣,終于讓磚頭松動。
再用鑿子用力一撬,第一塊磚被撬了出來。
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只要撬開相鄰的磚頭,打開能容一人進出的窟窿就行。
連著撬開五塊磚頭,穹窿頂上出現了腦袋大的窟窿。
我拿著手電順窟窿往里照。
想看看墓里的情況。
結果這一看,驚的我渾身汗毛都倒豎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