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夒(nao)。
《說文解字》記載,夒同猱,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
說文中的母猴并不是猴子性別的意思,而是通假字。
一種認為母猴是指獼猴。
另一種認為是指沐猴,也就是猩猩。
貪獸則指貪婪的猛獸。
郭沫若在1935年在《先秦天道觀之進展》中闡述道:在我看來,帝俊,帝舜,帝嚳,高祖夒,實是一人。殷人稱夒這種動物為他們高祖,可見這種動物最初還會是殷人圖騰。
這觀點也從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證實。
甲骨文記載商朝先祖形態的夒字,確確實實是一只猿猴的樣子。
難道圖案中刻繪的猴子是夒?
真要如此的話,這處洞窟很可能是殷商遺跡!
我心情立馬激動起來。
疲憊恐懼等負面情緒一掃而空。
舉著火把看向對面洞壁。
通常這種刻繪是左右對應的。
對面洞壁上確實有刻繪,但描繪的內容卻大相徑庭。
我后退十多步從頭開始看起。
第一幅刻繪講的是部落翻山越嶺而來,跪在巨猿面前請求庇護。
巨猿收留他們住在洞穴中。
他們辛勤捕獵勞作,把大部分勞動所得獻祭給巨猿。
巨猿卻沒要他們的獻祭,反而指向他們的族人,要用人獻祭才可以。
第二幅刻繪是活人獻祭的場景。
巫師帶著猴子面具跳舞,族長帶人把同族五花大綁,獻祭到巨猿面前。
巨猿笑著剖開被獻祭的人,取出五臟六腑吞食。
第三幅刻繪是賜予的場景。
巨猿賜下陶罐,族長把陶罐里的東西分給族內壯年食用。
族內壯年服用后身體發生變化。
一些人手腳間長出蹼,一些人手腳指甲變的無比鋒利。
他們下跪感謝巨猿的賜予。
第四幅是捕獵圖。
手腳間長出蹼的人下水抓魚,每次下水都有捕獲。
指甲變鋒利的人上山抓各種獵物,縱越在山林間無往不利,虎豹熊狼見了他們都要躲避。
我越看越覺得這些手腳間長蹼的人像水猴子。
莫非剛才那只水猴子,是這支遠古部落的后人?
第五幅是部落聚會圖。
有了豐富的獵物,族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部族人口越來越興盛。
看起來部落里每個人都過上了好日子。
但圖案的末尾,卻是一群族人被綁了起來。
顯然這是要進行新的獻祭。
刻繪突然到此戛然而止,沒有再描繪后續內容。
但根據這些內容可以大概推測出,這支部落用活人獻祭獲得庇護。
巨猿賜予他們下水捉魚上山捕獵的能力。
至于這能力是不是如同刻繪里那樣,真讓人手腳長出蹼,生出鋒利指甲,我還不能確定。
雖然那只水猴子的存在,可以進行側面印證。
但我更愿意相信刻繪中的內容,是古人借助想象力夸大出來的。
畢竟把人變成水猴子……想想就覺得瘆人。
后來科技進步,發展出了基因技術,那時我突發奇想。
覺得巨猿把人變成水猴子,也不是全無可能,它或許掌握了某種基因技術呢。
別覺得我在開玩笑。
盜墓多了,見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有些真的沒法用科學解釋。
例如伏羲女媧圖。
伏羲女媧纏繞在一起的樣子,跟人類dna結構是那么相似……
再說回我看完洞壁刻繪,準備繼續前進時,突然聽到一陣飄飄忽忽的笛聲。
我精神一震,會不會是張老道長在吹笛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