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竄過茂密的苞米從。
來到那塊苞米稀稀拉拉,如斑禿似的田地里。
舉目環視一圈。
這片苞米稀疏的田地大概有二十米長,十五米寬。
低頭看去,田地的雜草也非常少。
這倒符合西周墓的特點。
因為西周墓不封不樹。
沒有高高堆起的封土,沒有種植保護封土和墓葬的封樹。
所以從表面看,和普通土地沒有什么區別。
唯一的區別就在于地表植被。
為了防水防潮,墓里除了膏泥層,木炭層,石灰層等措施,還會對回填的墓土進行夯打。
夯打過的土質過于緊密,不利于植物根系向下生長。
所以北方區域的西周墓就有了一個特點。
只要是地表余壤層泥土不夠豐厚的,那么墓上方的植被就會很稀疏。
眼前這片地,就很符合這個特點。
再加上二十米長,十五米寬的四方形狀,也符合小諸侯到公卿這一群體的墓室規格。
不過要確定這下面有西周墓,還需要一些佐證。
我走到這片植被稀疏田地的正中間。
舉目向南北兩方看去。
我試圖看出墓道。
疑似墓室上方的田地都植被稀疏了,那墓道上方的植被也應該稀疏才對。
而南北兩方,是西周墓室的主要墓道方向。
這里得說說墓道數量和墓等級的關系。
自商開始,大墓等級規制基本有了雛形。
四條墓道的亞字形墓,屬于王級。
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墓,屬于諸侯級。
一條墓道的甲字形墓,屬于公卿級。
沒有墓道的基本就是平民墓了。
盜墓賊探墓時為什么要卡邊?
這即是為了確定墓室范圍,也是為了確定墓道數量。
確定墓道數量,也就能估計出墓主身份階層。
借此可以反推出陪葬品的數量和等級。
再說回眼前。
我這么舉目一看。
南北兩邊田地里還真有兩米多寬,蔓延出去十多米的稀疏苞米帶。
下面是墓道沒跑了!
我有九成把握確定下面是中字形墓!
黃子然溜達到我身邊。
東瞅西看的說道:“這片地有點意思。”
“周圍莊稼都挺茂盛,唯獨這么一塊長勢不行。”
“怎么,覺得下面有墓?”
我點頭道:“九成有墓。”
“只是不知道有沒有被盜過。”
“按說這塊地特征明顯,應該早有人發現下面有墓。”
我邊說邊低頭看著地面轉悠起來。
這是在尋找盜洞。
如果墓被盜過,會留下明顯的盜洞痕跡。
就算盜洞被回填,回填土和周圍的自然土也會有差別。
當然,如果盜洞出現時間很早。
那觀察地表就很難看出端倪來了。
需要通過扎桿在前人可能打盜洞的地方打探洞。
再通過帶出的泥土變化,來確定墓是否被前人盜過。
這些判斷,是非常考驗眼力的。
只有經驗豐富的盜墓賊才能看出來。
我在這片稀疏苞米地上仔細看了一圈,沒發現明顯的盜洞痕跡。
說明最起碼在近一二十年里,這座墓沒被盜過。
黃子然等的有些無聊。
催促道:“看完就走,餓的肚子都叫喚了。
他這么一說。
我立馬有餓到前胸貼后背的感覺。
揉著肚子道“我這算公差,黃隊你得管飯。”
“當然管飯。”
“不過對我的稱呼得改改。”
“從現在開始叫我姐夫。”
“我呢,是從魯省來插隊的,娶了你姐落戶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