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盜墓賊,大多是生活所迫才走上盜墓的路。
加上迷信思想作祟。
盜墓時會點香燭敬鬼。
講究點的還會跪拜訴說難處,請求墓主亡魂原諒。
拿墓里的陪葬品也非常有節制。
通常每人只取一件,或者只拿有用的物件。
絕不會多拿多占。
更不會破壞墓主尸骨。
當然這是民間盜墓賊的規矩。
碰到戰亂年代的官盜,那真能把整座墓都給搬空。
其實從七十年代末,民間盜墓復蘇以來。
過去盜墓的規矩統統成了老黃歷。
一方面,是盜墓行的規矩傳承斷了。
五十年代之后,老盜墓賊要么被收編要么被打擊。
僥幸躲過一劫的也不敢再盜墓。
盜墓行的傳承就此斷了個七七八八。
另一方面,是整個八.九十年代,古董價格都很低。
受當時經濟影響,極少有人拿出鈔票買古董。
所以古董在當時都是白菜價。
只有馬爺等極少數玩家,在那個時期進了古董圈。
嗯,為什么說馬爺是玩家而不是藏家。
他買古董是為了謀利。
買進是為了更高價賣出。
不是純粹的收藏者,所以稱不上藏家。
因為古董價格過低。
所以盜墓賊辛辛苦苦挖個墓,只取一兩件東西還賺不回辛苦錢。
導致盜墓時都恨不得把整座墓搬空。
2000年后經濟騰飛,加上鑒寶類節目的普及。
催生了廣大群眾的收藏熱潮。
古董價格由此一路飆漲。
可在此之前盜墓賊已經放棄規矩二十年了。
面對利益誘.惑更不會顧忌所謂的規矩。
盜墓時反而下手更狠。
能拿就拿,不能能拿的就砸。
堅決不給同行留口湯喝……
再說回眼前。
聽我提到盜墓的規矩,鄭二伯尷尬一笑。
他扒拉著黃子然的挎包翻出水壺。
擰開壺蓋歪起頭,用壺里的涼水沖洗眼睛。
鄭二伯沖洗完使勁一揉眼。
原本漆黑沒有白眼仁的眼睛恢復了正常。
甚至連之前蒙住瞳孔的白色都沒了。
鄭二伯翻開眼皮讓我看他的眼睛:“看到我眼睛沒有?”
我點頭。
他的眼睛黑白分明,看起來沒半點毛病。
鄭二伯咧嘴笑道:“全黑的眼珠是畫出來的,之前瞳孔蒙白也是畫出來的。”
“今天給你這楞娃教個乖。”
“這叫眼見不為實!”
“之前你看到的,都是假的。”
“那尸骨不是墓主的。”
“而是很早之前死在墓里的盜墓賊。”
鄭二伯指向墓室深處的邊角位置。
我順他指的方向看去。
只見地上有只碗。
碗呈青色,釉面瑩潤,
走過去細看。
碗內用直刀深刻的方法勾勒出云紋輪廓。
之后用斜刀廣削的方法進行修飾。
因此碗內刻繪的云紋圖案清晰立體,線條流暢。
鄭二伯雙手環抱身前。
笑瞇瞇的盯著我道:“能看出碗是什么年代的么?”
他顯然是在考我。
這碗,從釉色到刻繪技法都像是耀州窯。
絕對不是西周時期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