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著我和鄭二伯埋頭趕路。
一口氣走了小十里地。
鄭二伯把左手當做蒲扇在臉邊扇著風。
右手指著不遠處:“前面就到了。”
他指的地方是一座殘破小廟。
廟墻被拆了七七八八。
廟內前后兩間房的屋墻殘破不堪。
屋頂片瓦不存,露出木梁。
這一看就是村廟。
過去村里富戶,或者村民共同出錢修的廟。
通常供奉當地的土地爺之類地方神。
用來保佑村民風調雨順的。
那個時期,這類小廟絕大多數都破敗消失了。
九十年代后期,又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甚至形成了產業鏈。
只要嘴皮子利索,會裝高深會話聊,收入絕對超出想象。
比辛苦盜墓要省心多了……
老話說男怕入錯行。
現在想想,入盜墓這行真的是錯了。
出力不討好,還時刻有被法律制裁的風險。
我隨口道:“這么破的廟里能有人?”
鄭二伯笑著搖頭:“只是臨時集合的地方。”
“畢竟是私下演出,不是正經行當。”
“只能找僻靜地方集合。”
“要放到以前啊……”
我接過話茬道:“放以前怎么了?”
鄭二伯搖頭嘆氣道:“以前金皮彩掛評團調柳八小門,就能算得上半個江湖了。”
金皮彩掛評團調柳,是對江湖藝人的分類。
金是算命,有算周易,算奇門八卦,相面,啞相,盲人摸骨等。
皮是賣藥,賣膏藥,眼藥,牙疼藥,大力丸,蟲子藥等。
彩是變戲法,跑馬戲,雜技等。
掛是打把勢賣藝,單打,對打等。
評是說評書,團是說相聲。
調是丟包碰瓷,倒頁子之類街市上的騙術。
柳是唱大鼓書,竹板書等。
整個八小門林林總總包含百余個行當。
各地只要有廟會集市,就必定有這八小門的人出現。
清末到民國年間,這八小門的人還自發組織了長春會。
各地八小門各自推舉門長,八位門長里再選出正副會長。
會長對外負責組織廟會事務,給各地趕來的江湖藝人劃定演出場地等事務。
對內負責給遠路來的江湖藝人安排住處,裁決江湖藝人內部紛爭等。
放到現在,這長春會會長就相當于演出公司經理。
五十年代隨著國家院團對民間藝人的吸納,有本事有關系的老藝人,都進了各地院團。
剩下沒關系本事差的藝人,在七十年代也都各自回家務農。
長春會這個組織,就此無聲無息的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哦對了。
還在連闊如先生寫的《江湖叢談》這本書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這些老黃歷就不說了。”
“快過去報道吧。”
鄭二伯快走兩步在前帶路。
我和黃子然緊隨其后進了破廟。
剛進破廟,我就有種不自在的感覺。
不自在的感覺源于廟內殘破的神像腦袋。
神像身子早就被打碎了。
只剩下殘破的腦袋被放在底座上。
那神像腦袋的眼眶中伸出兩只小手,手掌正中畫出兩只眼睛。
而那兩只畫在手掌心的眼睛。
正直勾勾的盯著我!
沒錯!
我感覺那雙被畫出的眼睛,正如人眼般盯著我!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