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是四季錦繡襁褓套裝,春日的是云錦面夾棉襁褓,繡杏林春燕圖;夏日的冰蠶絲薄被,織荷塘清趣紋,秋日是軟煙羅斗篷,刺金菊傲霜樣,冬日則是紫貂皮暖兜,還綴著珍珠流蘇。
最后一件,更有趣,是林如海朱批《千家詩》一冊、書頁留有六歲黛玉習字的淡墨痕跡,以及黛玉手制《嬰戲圖冊》,一共是十二幅,上頭特意歇了,到高馨一歲,黛玉每月添畫一張送來。
更有林如海在禮單附箋親筆:此詩冊曾教小女識得二月春風似剪刀,今贈小郡主,愿她亦知草木有本心。
高馨才出生,皇帝就高興的冊封了她為郡主的。
黛玉則另備一封花箋,上書:待侄女握筆時,姑姑來教畫蝴蝶可好?
長公主捧著那本泛黃的《千家詩》,指尖輕輕撫過書頁上稚嫩的墨跡,眼圈竟微微泛了紅。
她轉頭對身旁的駙馬嘆道:你瞧瞧,這才是至親骨肉才舍得拿出來的心意。那金玉之物雖好,到底不及這詩冊上的字跡珍貴——玉兒這是把心尖上的回憶都捧來給馨兒了。
說著,長公主將黛玉的花箋鄭重收起來,對家里人道:你們且記著,等馨兒抓周時,誰都不許跟玉兒搶這開蒙師傅的位置!
駙馬當場玩笑一句:“這可是大好事兒,日后我這個大老粗,也有個才女當孫女兒了。”
長公主收了黛玉的貼心禮物,在皇帝跟前都忍不住顯擺。
皇帝轉日去看寶貝女兒,還未進院子,就已經聽見了孩子們的聲音。
皇帝剛轉過回廊,便聽見水榭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
只見太子妃劉瑩正執壺斟茶,公主蕭琳斜倚在欄桿上剝蓮子,黛玉則執筆在素絹上勾畫著什么,三人的身影倒映在碧波中,隨著漣漪輕輕晃動。
皇帝想了想,便也不過去了,轉而去了皇后的鳳儀宮。
皇后正和喬貴妃說話呢,皇帝一來,二人自然趕緊起身。
“貴妃也在啊。”皇帝想,別的皇帝那兒,皇后貴妃多半是你爭我奪的,怎么自己這兒,倒像是變了個樣子?
不過嘛,這個想法也就一瞬間。
“前兩日大姐進宮,百般夸她的干女兒。”皇帝見了桌上的桃子,自己拿起小刀開始削皮。
皇后打算接過來,皇帝擺擺手:“朕自己來,不必你們動手。”
皇帝削了一會兒桃子的皮,很是不耐煩,不過沒遞給皇后,而是將桃子和小刀,都遞給了喬貴妃。
“朕是在想,林如海是個有能力的,他女兒又這樣優秀,朕總覺得呢,要是放到外面人家里去,總是可惜了。”
突然間,皇帝來了這么一句,喬貴妃手一抖,差點兒都削到手指頭了。
皇后倒是坐的住:“陛下這么說,老三老四都跟玉兒年紀合適呢。”
喬貴妃越發緊張的看向皇帝。
皇帝想,他這個貴妃,兒子女兒都這么大了,還是一點兒也不會隱瞞心思。
:<a>https://m.81efdc260.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