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撫臺,我非科道也不是吏部官,無法幫你求官。”
涂澤民的臉色更難看了,蘇澤又說道:
“我準備上書陳開海事,涂撫臺愿意附署嗎?”
涂澤民驚訝的看著蘇澤。
蘇澤說道:
“我要上書陛下,請在北方也開港通商!”
涂澤民滿臉驚訝的看著蘇澤,花廳中的徐渭也驚訝了。
徐渭的臉色一變,看向蘇澤問道:
“東翁是要和倭國重開貢市?”
涂澤民倒吸一口氣。
朝堂選擇在月港開關,自然是因為福建這個地方有和南洋通商的傳統,這里的地理位置適合與南洋做生意。
但是北方開港,貿易對象是誰?
朝鮮?
朝鮮一窮二白,都快要到京師討飯了,大明才懶得和他們貢市。
那就只有倭國了。
作為參與過抗倭戰爭的徐渭,顯然有些難以接受。
蘇澤看向涂澤民問道:
“涂撫臺,月港開關后,和倭國的貿易禁絕了嗎?”
涂澤民先是點點頭,最后還是搖頭。
他嘆息一聲說道:“這又如何能禁絕啊,這些倭國商人打了琉球的旗號,照樣進出月港,聽說還有商人將貨物運輸到琉球,再轉運回倭島的,這茫茫大海,如何能禁絕。”
隆慶開關的第一條就是禁倭貿,但實際上根本就禁不住。
蘇澤知道,在這個時代,倭國的石見銀山正在產出大量的白銀,也正是大量的白銀產出,才支撐了所謂倭國的“戰國時代”。
倭國需要這些白銀來購買武器、糧食、珍寶和藝術品,他們將一部分轉口貿易給西方人,換取他們的火槍和火炮。
這些白銀也支撐了倭國戰國時期上層大名的奢侈品需求。
而另一面,大明的商人也需要將手里的貨物換成珍貴的白銀。
一個愿意買,一個愿意賣,只是朝廷的禁令,根本無法阻止兩邊的貿易。
徐渭的臉色有些難看,他說道:
“當年胡部堂就曾經上書,言倭國可能侵占琉球,沒想到一語成讖。”
蘇澤說道:“其實涂撫臺也知道,海貿如同治水,堵不如疏,如今倭亂已經平息,既然雙方的邊貿難以禁絕,還不如將這些貿易掌握在朝廷手里。”
徐渭的臉色還是有些難看,他是浙江人,家鄉被倭寇摧殘過,親身參與過抗倭戰爭,對倭寇恨之入骨。
如今蘇澤提議要在北方開關,和倭寇重新通商,徐渭自然心里有疙瘩。
蘇澤又看向了涂澤民,眼看著這位曾經力主開關互市的首倡者,臉上也有猶豫的神色,就知道自己提議在北方開關,面臨的何其大的阻力。
但是阻力大,北方開關卻是蘇澤計劃中必須要做的事情。
蘇澤深吸一口氣,自己這一套計劃,如果連眼前的兩人都說不了,就算是用系統強行通過,也沒辦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執行下去。
所以蘇澤決定從說服眼前兩人開始。
蘇澤吸了一口氣,卻沒有講開放海禁,而是從賦稅開始說道:
“涂撫臺,您曾在福建地方任職,可知當今稅法之弊?”
涂澤民皺著眉頭,他是三甲進士出身,是一步步從基層縣令升遷上去,所以對地方政務十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