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的話說,六部侍郎就是管理六部實際事務的常務次長。
張守直如此要職,竟然如同小吏一樣協助張居正,可見張居正對戶部的控制力。
等到夏煒帶著蘇澤走進大堂,張居正立刻放下手里的筆,對著身邊的張守直說道:
“張公,這位就是蘇一疏蘇子霖了,過些日子他就要叫蘇二疏了。”
張守直則摸著胡須,用欣賞的眼神看著蘇澤。
蘇澤連忙行禮道:“詹事府左中允蘇澤,拜見張閣老,張司農。”
張居正咳嗽了一下說道:
“閑雜人等都出去吧。”
隨著張居正一句話,原本在偏殿核算賬目的小吏,來往傳遞公文的官員,迅速收拾東西,然后火速的離開了公房。
蘇澤身邊的夏煒也轉身離開,然后將公房的大門合上,整個公房中就剩下張居正、張守直和蘇澤三人。
張居正看向蘇澤說道:
“陛下已經準了你的奏疏,在登萊開港通商,茲事體大,本官還有一些細節,找你過來議一議。”
好家伙,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己來了兵部。
由此看來,張居正果然在戶部說一不二。
說是議一議,看樣子就是張居正來聽一聽蘇澤的想法,就連戶部侍郎都只是協助張居正處理政務的佐僚,還有什么好議的,只要說服張閣老就行了。
張居正說道:
“開港通商,這是陛下已經準了的事情,要戶部議的就是兩點,鑄幣和貢賣。”
“先說這個鑄幣,請鑄銀元是你提的,有什么章程嗎?”
蘇澤早有準備,他說道:
“具體鑄幣的事情蘇某不懂,但是蘇某倒是也有幾點思考。”
“說吧。”
蘇澤立刻說道:
“首先是銀元不宜過大,幣值一定要小。”
在一旁的戶部侍郎張守直,他這一輩子基本上都在戶部的范圍內升遷的,他對于戶部的各項工作都很了解。
鑄幣也是戶部的職權,他曾經在嘉靖年主持過鑄幣工作,他皺眉說道:“為什么要面值盡可能的小?若是面值太小,鑄幣的火耗必然很大,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火耗,就是在鑄幣期間的消耗,將貴金屬融化后再鑄造,必然會產生各種損耗。
而幣值越小,相應的損耗就更大了。
其實這個時代也是有官銀的,比如江南的金花銀,就會統一鑄造成銀錠,然后運輸到皇帝的內承運庫。
但是這種官方銀錠,并不在民間流通,民間流通的還是碎銀子。
這種碎銀子,其實是很阻礙商業活動的。
銀子的成色不同,克重不同,價值就不同,商人在交易的時候,還要評估碎銀子的價值,交易的效率太低。
而民間也有各種假銀子,比如用銀皮包裹倭鉛(鋅)、鉛的假銀子,這些都影響了交易。
張居正其實早就開始思考一條鞭法,他也想過在江南實行征銀改糧,但是也因為這些問題而無法實行。
這時候蘇澤提出了鑄造銀幣,顯然也是讓張居正看到了一種可能。
如果真的如同蘇澤在奏疏中所說,能讓銀幣通行全國,那就有了一個統一的錢幣單位,也就有了征銀改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