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黃驥三番五次的挑釁,蘇澤也不慣著,只是帶著淡淡的笑容說道:
“不就是‘華夷’嗎?太子殿下早就告訴蘇某了。”
聽到蘇澤直接說出了本次經筵的題目,黃驥的臉色立刻就變了。
該死的!竟然是太子親自將題目通知他的!
再一想到前幾次經筵,太子專門點名讓蘇澤發言。
這下子東宮猜測的皇太子和蘇澤的特殊關系,就已然坐實。
真該死啊!
黃驥又瞥見了蘇澤腰間的龍鳳紋玉佩,那是皇太子御賜的貼身玉佩,再看到蘇澤腰間御賜的玉帶,更是嫉妒到眼睛都紅了。
打擊了黃驥的氣焰,蘇澤踏步走入了明倫堂。
黃驥看著蘇澤飄然邁入明倫堂,氣得一甩袖子,也跟著蘇澤踏入明倫堂。
“且讓你再囂張一陣子!”
黃驥嘴里嘟嘟囔囔,和上次不同,這一次經筵的題目是給到全體講官的,這一次東宮的講官們為了壓倒蘇澤,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群策群力,還能打不過你蘇澤一人?黃驥暗下決心,此次一定要駁倒蘇澤!
進入明倫堂后,少詹事殷士儋看了一眼蘇澤,接著又看了一下坐在龍床上的皇太子朱翊鈞,等到所有講官到齊了后,殷士儋宣布經筵開始:
“此次經筵的題目是‘華夷’,諸位講官依次發言。”
殷士儋也改變了策略,與其讓朱翊鈞自己點人發言,還不如讓所有人都輪流發言,這樣就可以稀釋蘇澤的發言時間。
黃驥等大部分講官也是一喜,這一次他們的講稿都是通用的,就算是依次發言,也能保持思想的連貫性,這下子蘇澤一個人肯定打不過所有人!
龍床上的朱翊鈞只覺得輪流發言也很有趣,于是點頭同意了殷士儋的辦法。
緊接著,被點到名的講官,張口開始了“夷狄論”。
其實“華夷”這個題目,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幾乎都有了標準答案了。
標準到每個讀書人幾乎都只會給出同一個答案,標準到這個題目連縣試都不會用這個當做考題的地步。
土木堡之變后,大明士大夫的“華夷之辯”,其實就一個主題,“夷狄者,禽獸也”。
堅持華夷大防,嚴防夷狄入侵,這就是明代中期華夷之辯的標準答案。
至于在這個前提下,延伸出的兩個流派,出發點也都是一致的。
一種就是完全的防守主義,對于“胡風”昌盛的地區,大明可以主動放棄,甚至連羈縻都不要,明代中期衛所收縮,主動放棄西域,就是這種思潮下的產物。
另外一種稍顯主動點,就是驅趕夷狄離開土地,對于那些投靠中原的夷狄也是利用為主,使用漢代的政策利用他們去攻打其他夷狄部落,將這些異族當做分割野蠻和文明的屏障。
講官們依次發言,基本上都是圍繞這個論斷來談的。
至于理論基礎,華夷之辯這個命題實在是太古老了,無論是漢儒還是宋儒,都對這個命題有著相當完備的理論。
特別是南宋理學,在南宋時代背景下,物理上打不過北方的夷狄,口上頭對夷狄的批判卻是最多的。
能夠選入東宮擔任講官,也都是翰林出身,這幫講官輪番上陣,講得朱翊鈞昏昏欲睡。
等到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講完,終于到了蘇澤的時候,龍床邊上的張宏輕輕推了朱翊鈞一把,小胖鈞立刻精神起來,眼巴巴的看著蘇澤。
而其他講官的目光,也落在了蘇澤身上。
蘇澤清了清嗓子說道:“韓昌黎曰:‘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