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驥連忙站起來,跟著張宏往東宮內走去。
走著走著,黃驥卻發現東宮似乎發生了變化。
原本講課的明倫堂兩邊的廊廡都是太監宮女歇息的地方,多數都是空著的。
但是現在卻熱鬧了起來,不少人進進出出,還能聽到算盤的聲音,不知道的還以為到了戶部。
黃驥有些好奇,但是他卻不想要詢問張宏這樣的閹人,兩人就這樣沉默著走到了明倫堂。
黃驥一進門,發現明倫堂也發生了變化。
在明倫堂的一側,掛上了一副大布,仔細看布上是京師的簡單地圖,標注了主要的街道和坊市。
在這些街道上,還有一些醒目的紅點,每個紅點下還都貼著數字。
而明倫堂的另一側,則堆著一些賬冊,幾個太監正在播弄算盤,核對這些賬冊。
而皇太子朱翊鈞,則站在那張簡易的京師地圖前,吩咐宮女替換紅點附近的數字。
黃驥也傻了,自己不過是休沐了一天,怎么東宮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張宏知道這一切是怎么回事。
這些,就是蘇澤給皇太子設計的“游戲”。
地圖上的紅點,就是皇帝撥給東宮的皇產。
而這些數字,則是每一家店鋪的營業收入。
自從皇產撥付后,在皇太子的敦促下,蜂窩煤首先制造了出來了。
蜂窩煤的制作最簡單,而且現在正是石炭采購的季節,很多百姓本身也要買炭。
而蜂窩煤燃燒穩定,又方便儲存運輸,比普通的煤炭還要耐燒的特點,又讓蜂窩煤很快風靡起來。
取暖本來就是古代百姓很大的生活成本。
如果是農村地區,自然可以伐薪撿柴,但是在京師就不行了。
京師附近的樹木要么早就被砍伐光了,要么就是有主的,京師百姓到了冬季,只能購買石炭取暖。
蜂窩煤的銷量上升,朱翊鈞立刻命令加大蜂窩煤的產量,但是他很快發現,不是每個店鋪的銷量都是一樣的。
比如城東和城西地區,官宦人家一般都用木炭取暖。
而宮里更是用金絲炭取暖,這是專門燒制的貢炭。
皇宮和東宮中還有專門的火墻,比如入冬以后皇帝就搬入了暖閣,通過在墻下面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在殿外的廊檐底下。在炭口點火后,熱氣就會順著整個夾墻瞬間提升屋內的溫度。
京師的富貴人家,自然是不屑于購買蜂窩煤取暖的。
在觀察到了銷量的差異后,朱翊鈞很快就調整了策略,主要將蜂窩煤供給南城北城。
前幾天,第一批棉籽皂也上架了。
同樣的,棉籽皂的銷量也差異很大,比如永定河邊上的碼頭附近,這里干體力活的漕運工人多,浣洗衣服的需求大,棉籽皂的銷量就很好。
但是城北的貧民窟,百姓別說洗衣服了,衣服都沒幾件,自然就沒生意。
這些日子,朱翊鈞天天盯著地圖,思考銷量的起落,調整供貨量,制定各種促銷方式,忙的是不亦樂乎。
而這些日子的營收,也都被標記在地圖邊上,每天看著自己財富的增長,都讓小胖鈞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