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現在也明白了,為什么張居正改革要先實行考成法,只有先整頓了官僚機構,才能推行新法,要不然新法就會變成一紙空文。
蘇澤穿越以來,如果不是靠著金手指,在這幫大明噴子的掣肘下,怕是一件事都做不成,所以他才想要推出考成法,整頓大明的監察體系。
看著結算報告,蘇澤嘆息一聲:“完整的考成法,疑似有些太先進了。”
蘇澤反復的看了幾遍結算報告,發現這一次的模擬和前幾次有不少區別。
前幾次的模擬,都是【皇帝迫于朝野壓力,不得不罷免】,而這一次是【皇帝主動罷黜你報館總編和東宮講官的職位】。
原來如此。
考成法實際上是加強了內閣的權利,這等于將監察權收歸了內閣,這才引起了皇帝的不滿。
歷史上,張居正在推行考成法的時候,萬歷還沒成年。
而萬歷親政后,申時行內閣就立刻廢棄了考成法,但是一條鞭法卻部分保存了下來。
原來是這樣!
一次失敗的模擬,卻能給自己帶來有用的信息,自己的金手指的功能比想象中的還要強大!
既然這樣,蘇澤就開始著手修改奏疏。
首先是考成法的范圍。
完整的考成法,是一套從京師到地方,囊括了所有官員的考察體系。
這自然引起了整個官僚機構的反對。
京察在即,蘇澤可以先將考成法的對象,縮小到六科和都察院,如果是先從監察機關入手,阻力是不是就能小很多?
而如果能通過考成法改變監察機關的工作風氣,那自然也能影響到整個大明的吏治,這樣一來,也能影響到京察。
蘇澤越想,越是覺得這個辦法好。
至于要怎么改?
張居正版本的考成法,就是以內閣督查六科,六科在督查都察院和六部。
那就直接改成,讓皇帝親自督查六科,再由六科去督查都察院。
至于六部,六科和都察院原本就有都察六部的職責,只要將六科和都察院抓起來,他們自然就會盯著六部和其他衙門了。
其次就是要分離六科和都察院的職權。
六科原本設計是都察六部的,而都察院則分成十三道,是朝堂都察地方的機構。
但是歷史發展中,監督地方的職能,逐漸被派往地方的巡撫、巡案取代,都察院的職責開始和六科重合。
那蘇澤版本的考成法,就要重新讓六科和都察院回到自己原本的職能上。
六科和都察院,都只能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行使督查權,而不是和以前一樣,遇到事情就像瘋狗一樣撲上來,制造輿論壓力來整人。
蘇澤寫道:
“竊惟憲臺職司風紀,科道責在糾彈,然近日言路漸弛,劾奏多憑風聞,不務實跡。或捕影捉風,以虛詞陷人;或牽強附會,借訪單逞私。”
“臣伏請嚴敕六科、都察院:凡糾劾臣工,務須援引確鑿,就事核驗。一應彈章必明注時日、指陳實跡,若錢糧則勘驗簿冊,刑名則查核案牘,吏治則取證民情。”
“其有虛捏浮言、羅織罪名者,許被劾者具實反坐;若事出有因而查無實據,則科道官當以“風聞不實“論處。如此則憲綱肅而讜論興,官謗息而實事舉。”
蘇澤滿意的放下筆。
以前的種種國策,無論是金瓶掣簽還是其他的奏疏,都是蘇澤“參考”了歷史上的智慧,是在別人的基礎上,“文抄”的改革措施。
但是這一次對考成法的修改,則是蘇澤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根據朝堂的現狀,制定的具體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