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更加理解了這句話:“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
這句話并不是說,政治就要互相妥協,做政治勾兌。
而是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施政者需要足夠的耐心,要用最小的代價,逐步推動改革,而不是猛打方向盤猛掉頭,一會兒左一會兒右,那整個國家就會被帶向深淵。
有時候不折騰這臺國家機器還能靠著慣性運轉幾十年,一折騰反而更快的滅亡。
蘇澤看向【手提式大明朝廷】,自己這個金手指確實強大,除了強行通過政策外,系統還能模擬政策推出后的反應,這是多少大政治家都夢寐以求的事情!
蘇澤寫完了奏疏,這是自己閹割版的“考成法”。
蘇澤版的考成法,將考成的范圍限定在六科和都察院兩個機構。
皇帝親自督導六科,而六科則督導都察院。
又規定了六科和都察院的監察范圍,禁止風聞言事,糾劾大臣必須要有證據,就事論事。
六科都察院同時還要將自己正在辦理調查的案件登記,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要受到懲罰。
這樣一來,監察權名義上歸給皇帝,就不會引起皇權的忌憚。
但是名義上是名義上,任何權利也要用才行。
改革的范圍縮小,引起的反對聲浪自然也小。
以六科都察院在外朝的臭名聲,自己提議的考成法,很多官員反而要拍手叫好。
但是同樣的,蘇澤也留了尾巴。
六科都察院有糾察百官的職權,那日后將考成法用到其他衙門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用后世的話說,就是先圈定一個改革試點,在改革獲得成效后,再全面推廣。
蘇澤將這份新的《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接著嘴角露出笑容。
——【模擬開始】——
一天后,《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新)送到內閣,內閣輔臣中只有張居正表態支持,奏疏被送入宮中。
兩天后,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奏疏流入六科,六科言官激憤。
一部分六科和都察院的言官視你為仇讎,但也有一部分言官認同你的改革。
因為朝野議論太大,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準備年后再議。
最終你的奏疏不了了之。
——【模擬結束】——
【是否扣除300點威望,執行該奏疏?】
【剩余威望:360點】
果然!
經過修改后的奏疏,需要的威望值大大降低。
一部分言官認同自己的改革?
也對,言官是一群人,當年冒死彈劾嚴嵩父子的是言官,在言官之中,自然也有不愿意成為黨爭工具,想要真心實意做事的人。
自己的考成法,限制了六科都察院的風聞之權,但是同樣的也給了言官日常工作的方向,也就是回到六科和都察院設立之初的體制上:
六科糾察都察院和六部,都察院則回歸到督查地方的工作上。
這還是蘇澤第一步的改革方向,接下來蘇澤準備將都察院,改到類似后世巡視巡查的督查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