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霖兄,如果要對驛站和這天下的縣衙都行考成法,那要變成什么樣子?”
蘇澤這下明白了,歷史上申時行廢考成法,不僅僅是為了和張居正做政治切割,而是他真的覺得考成法不行。
這種事情,蘇澤在前世也遇到過。
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蘇澤以前也去基層檢查過,基層要對接多個部門,就算是每一個上級部門要求報一份月報表,基層有時候要填報的就是幾十張甚至上百張的月報表。
如果再加上督查檢查,各種創建活動,有的基層甚至一年到頭,都在忙這些工作。
正如同申時行所說的那樣,考成法用于基層,要么就會出現前世那種“唯gdp”的官員,將各種績效指標當做唯一的標準,強行完成上級的任務。
要么就出現基層應付上級的考核,用更多的案牘工作來應付考核,那真正做事的反而要被淘汰,而擅長迎逢的卻能步步高升。
正如同很多部門搞績效考核末尾淘汰,真正淘汰的往往都是辦事的。
也許正是歷史上的申時行看到了,在張居正執政末期,嚴酷考成法下,逐漸扭曲的官場生態,這才順勢廢掉了考成法。
蘇澤長嘆一聲說道:
“為政難啊!”
蘇澤又拉著申時行說道:
“汝默兄,我去請肩吾兄進來,請你講一講這趟荊州的見聞,讓我們好好學習一下!”
這也是大明這套清流升遷體系的問題了。
內閣宰輔往往是在京師坐一圈官就升上去了,缺乏基層工作經驗,很多政策對基層的認識也不足,出現問題都會覺得是基層做的不好。
而究其原因,大明內閣本來只是皇帝的咨政,就不是按照唐宋那種宰相培養的。
唐代的宰相,都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很多宰相都是出將入相,能文能武。
宋代的宰相,也都是要在基層轉一圈的,而且久任宰相還會出京擔任州主官,做幾年地方官再重新回朝擔任宰相。
而大明的翰林都以擔任地方官職為恥,那個燒炭自殺的老翰林,京察不合格也能到地方上做個知縣,他卻寧可死都不愿意去。
蘇澤打開門,請沈一貫和徐渭進來,認真聽著申時行講述這一行的見聞。
可申時行總覺得有些不對,自己不是來勸蘇澤不要上疏的?怎么變成給他講課了?
罷了罷了,反正蘇澤的奏疏已經送到了通政司,又要不回來了。
反正考成的對象就是六科和都察院,而蘇澤在這兩個衙門中的聲望已經和嚴世蕃差不多了,也不差再得罪他們。
而蘇澤也將注意力放在了申時行所說的基層問題上,正如申時行所說的,大明是一個整體,如果真要推廣考成法,必然要考慮基層的情況。
——
中書科。
印君舍人劉珺早早來到中書科,雖然臨近過年了,內閣的事情已經不多了,但是劉珺還是不敢怠慢。
“新的報紙送來了嗎?”
劉珺詢問一名新舍人,這名年輕的舍人連忙說道:
“已經放在諸位閣老的案頭了。”
“昨天通政使沒來送奏疏,今早應該會來,來了以后立刻送到內閣,讓閣老們早點批完奏疏,下午早點回家”
年輕的中書舍人連忙應下,都臘月二十了,內閣已經改成了上午半天全班,下午輪流值班了。
劉珺點點頭,離開中書科,前往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