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皇帝明里暗里的暗示,想要辦一場元宵燈會。
但是內閣之中,高拱裝傻,張居正反對,趙貞吉也沒有支持。
隆慶皇帝最近在想,如何說動內閣首輔李春芳,讓他支持自己辦元宵燈會。
聽到了李春芳和通政使李一元求見,隆慶皇帝立刻下令召兩人來御書房。
見到李春芳,皇帝笑容滿面:
“李師傅可是很久沒入宮了。”
李春芳也是皇帝的經筵官,這句李師傅,算是皇帝主動拉近了和李春芳的距離。
“陛下,老臣今日來,是為了蘇子霖的奏疏來的。”
李春芳不吃皇帝這一套,他捧起奏疏,對著皇帝恭敬的說道。
司禮監掌印太監李芳接過了李春芳的奏疏,送到了隆慶皇帝的面前。
首輔入宮是談正事的,皇帝也覺得無趣,只能看起奏疏來。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
作為皇帝,隆慶皇帝還是稱職的,他讀完了蘇澤的奏疏,眉頭皺在一起。
通政使李一元的臉色更難看了,如果皇帝立場模糊,那言官就會更來勁,到時候奏疏就會堆滿通政司。
等到皇帝看完了奏疏,揉了揉眉頭,隆慶皇帝看向李春芳,他已經明白為什么李春芳這個首輔要親自入宮,原來是為了蘇澤這份奏疏。
“李首輔,你怎么看?”
既然是公事,隆慶皇帝就稱呼李春芳職務了。
李春芳躬身說道:
“陛下,臣以為蘇翰林的奏疏可行。”
隆慶皇帝意外的看向李春芳,自己這位內閣首輔,平時極少發表意見,但是每次發表意見也都能在內閣一錘定音。
也虧著李春芳在內閣,要不然高拱和張居正立刻就能斗起來。
歷史上也是這樣,李春芳離職后,高拱張居正斗爭立刻公開化,這也是隆慶皇帝死的早,要不然就是另外一場內閣大戰了。
揉了揉眉頭,其實皇帝也對六科都察院煩透了。
隆慶皇帝又想起了去年的元宵燈會,也是這幫言官反對,內閣才迫于壓力不肯辦。
整個隆慶二年,皇帝也是多次懲罰言官的,但是這些人依然不斷的鬧事。
蘇澤奏疏中那句,“憲綱肅而讜論興,官謗息而實事舉”,也確實讓皇帝心動了。
但是心動還是不夠的。
涉及到言官系統的改革,如果沒有內閣的強力支持,強行改革反而會惹得一身騷。
權術強如嘉靖,有時候面對言官也是無可奈何。
蘇澤對于六科和都察院的改革方案,以六科督導都察院,在以都察院督查地方,用績效來約束言官,扭轉務虛空談的風氣,作為皇帝自然是支持的。
但僅僅是李春芳一個人的意見,還不足以讓隆慶皇帝改變想法,年關將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隆慶皇帝又問道:“是卿一人的意見,還是內閣的公論。”
李春芳說道:
“通政使今早剛剛將蘇澤的奏疏送到內閣,這是臣一人之見,但是也可以是內閣的公議。”
隆慶皇帝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就是這份改革六科和都察院的方案,內閣整體上是支持的。
也對,無論是高拱還是張居正,都是想要變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