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干脆也不客氣,直接對著張居正說道:
“多謝張閣老!”
——
從張居正的書房出來,會客廳的眾人都向蘇澤投來驚奇的目光。
徐渭走上來,對著蘇澤說道
“東翁和張閣老談了快一個時辰了。”
蘇澤這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用驚奇的目光看著自己,前面刑部毛尚書,和張居正也就談了不到一刻鐘。
蘇澤能和張居正談一個時辰,這都說明他是多么受到張居正的重視。
蘇澤倒是沒覺得什么,畢竟他在李春芳和高拱的書房里,也同樣待了這么久。
蘇澤和徐渭離開,這一次張居正府上之行,可以說是完成了蘇澤的計劃。
甚至對于蘇澤來說,鑄幣都是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張居正答應統籌煤炭運輸,這才是蘇澤真正想要辦的事情!
所謂工業革命,就是人類對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
后世有一句話,科技史就是“燒鍋爐”的歷史,蘇澤的看法也差不多。
但中國是個煤炭大國,為什么沒有發生英國那樣的蒸汽機革命呢?
按照蘇澤前世讀到的一個觀點,那就是缺乏引發能源革命的驅動力。
說白了,大明的人力成本還是太低了。
在蘇澤穿越前,很多國家也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當人工成本已經要比機器成本還低的時候,那還有什么理由去使用機器呢?
宋代的汴京城就開始挖掘煤炭取暖了,但是宋代也沒有發明蒸汽機。
申時行妻子的娘家,在蘇州有千人的紡織工坊,但是主要資產依然是人,所以只能是工坊而不是工廠。
這些工坊主,沒有提升效率的動力,也沒有改進能源利用方式的需求。
英國的工業革命,與其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不如說是歷史上諸多巧合,共同推動的一個結果。
黑死病造成的人口急劇減少,地理大發現而出現的巨大市場,英國高漲的用人成本,加劇了資本家改革生產工具的必要性。
人工成本大于機器成本,用機器取代人追求效率和利潤,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這才有了英國資本家出資懸賞改進蒸汽機,才有了各種新技術的井噴發展。
有時候,科技發展就是有這樣的一個節點。
一旦過了這個節點,那就是爆發式的發展。
而如果過不去這個節點,科技就像是被鎖住了一樣,怎么也無法突破。
內生性的需求,蘇澤無法改變,但是蘇澤可以創造需求。
你大明人工便宜嗎?但是現在要鑄幣,你總要煉制采煤吧?
煤炭的需求增加,煤礦就有了使用工具增加效率的需求。
最早的蒸汽機,就是用在煤礦抽水的。
而最早的鐵路,同樣也是鋪設在煤礦里,用來從礦井里運輸煤礦的。
這才是蘇澤藏得最深,最大的一個計劃。
一旦生產力改變,那新的生產關系必然也要改變,那大明就可以轟轟烈烈的進入到真正的變革時代!
蘇澤相信,以張居正的執行,一定能從鑄幣中嘗到甜頭!
而嘗到甜頭的張居正,必然會主導進行更大規模的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