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報信的,是登州府衙門的一名鋪兵,明代在州縣設置急遞鋪,設有鋪兵負責傳遞公文消息。
但是顯然這名鋪兵并不是帶著公文來的,而是吳典史在府衙擔任書吏的姐夫,私下派過來的。
“千真萬確!消息明天就能傳到高密了!”
吳典史激動的來回踱步,沈縣令招募的幫閑在龍泉驛出了事,毆打了前往驛站查驗勘合的監察御史!
作為官場中人,吳典史知道這是天大的事情!
那御史是那么好惹的嗎?
你沈縣令在高密縣是一方父母,是縣衙大老爺,可是在都察院的御史眼中,那可什么都不是!
你的親隨仆從毆打御史,那你沈思孝是不是御下不嚴?
如果再繼續查下去,一旦被御史盯上了,沈思孝這個區區縣令,到底還能當多久都是未知數。
一想到這里,吳典史本來都因為催課被逼上絕路,此時又覺得柳暗花明了!
這名鋪兵也是吳典史姐夫的親信,他又說道:
“張令君打聽到消息,咱們登萊巡撫涂大人,似乎對你們沈知縣不滿。”
吳典史眼睛一亮。
縣之上是府,主官是知府。
但是朝廷有時候會將幾個府上設置一名巡撫,原本巡撫是地方監察長官,但隨著監察機構行政化,巡撫就成為府之上的主官。
而原本府一級之上應該是承宣布政使司,官場上也稱呼為“道”或者“省”,都察院就是分十三道來監察地方的。
可在省里,分別設承宣布政使司,主官布政使,主管民政。
都指揮使司,主官都指揮使,主管軍事。
提刑按察使司,主管按察使,主管司法。
三司職權分離,看起來權力很大,實際上卻逐漸失去了對府縣的控制力。
這時候,負責民政和督查的巡撫,就成為各府的真正上級。
登萊巡撫涂澤民,吳典史在他到任的時候就打聽過,這是一位精明強干的老官員了,履歷也十分的豐富,據說在朝中也得到了閣老的支持,是來登萊主持開港事務的。
涂澤民這個巡撫,是沈思孝上司的上司,既然他表示過對沈思孝的不滿,那吳典史仔細想了想,決定賭上一賭。
他將自己這些日子搜羅到的,有關沈思孝的黑材料,特別是沈思孝要用均輸之法追繳積欠的證據,全部都綁在身上。
接著吳典史又借了一匹好馬,和鋪兵一起,向涂澤民駐節的萊州快馬而去!
——
次日,高密縣衙。
“東翁,不好了!”
沈思孝的同族,就是獻策均輸之法的沈師爺,一臉慌張的沖進了后衙。
“謝大等人被抓了!”
謝大,就是沈思孝在京師招募的幫閑頭目,聽到他們被抓,沈思孝立刻站起來說道:
“我不是給了謝大都察院的勘合嗎?誰這么大膽子敢抓他!”
沈師爺一臉苦澀的說道:
“說是都察院兩位御史去龍泉驛檢查勘合,和謝大起了爭執,謝大就將兩名御史給打了。”
“謝大知道闖了禍,想要逃跑,還是被順天府給抓了回去。”
聽到這個消息,沈思孝手腳冰涼,自己招募的幫閑毆打御史,自己的仕途豈不是一片黯淡?
沈思孝就是在都察院觀政的,他可太清楚這幫御史的脾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