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已經換好了官袍,他跟著郭準登上馬車,向著兵部而去。
馬車上,郭準說道:
“蘇翰林,高閣老說了,會贊同王總督所議。”
蘇澤微微松了一口氣,他前天已經登門拜訪高拱,詳細說明了自己的意圖,高拱當時沒有直接答應配合自己。
看來是王崇古和戚繼光聯名上疏,讓高拱下了決定。
除了高拱之外,蘇澤還派徐渭以籌備婚事為理由上門,已經說服了趙貞吉支持自己。
當然,趙貞吉本身在西北軍事上就比較激進,說服他沒有花費太大的力氣。
接下來就看這次九卿共議了。
因為這次九卿共議,為了防止阻塞交通,兵部已經提前派遣兵丁清場。
所以蘇澤沒有見到上一次那種“跑部”的盛況。
但兵部門前已經冠蓋云集了。
九卿共議,與會者人數眾多。
大九卿,是六部尚書,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的長官,
小九卿,則是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祿寺卿、詹事、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司卿。
除此之外,還有六部侍郎也是六部正印官,也有資格列席。
當然,這其中也有兼任的情況,比如高拱就是閣老加吏部尚書,而張居正是閣老兼任翰林院事,趙貞吉兼任詹事府詹事。
此外還有一些空缺的職位。
但實際人數遠超閣部議事了。
除此之外,皇帝還派遣司禮監的兩位秉筆馮保和陳洪過來,負責記錄九卿的發言。
兵部小心翼翼的招待,九卿共議的參會者,幾乎是大明最頂尖的一批權勢者了。
當然,九卿衙門的“含權量”各不相同。
既有六部這樣的實權衙門,管理千百官吏的部院重臣。
也有李一元這種,主要職責是跑腿的通政使。
這一次,蘇澤低調的進入兵部,在郭準的指點下,認清了參會的大小九卿。
郭準指著一個和氣的圓臉老者說道:“那位是大理寺卿戴才。”
大理寺是三法司之一,不過大明的大理寺不像是唐宋,已經淪為刑部的附屬衙門,職權上可能還不如刑部侍郎。
通政使李一元蘇澤認識,但是李一元見到蘇澤,卻像是躲避瘟神一樣,拉著身邊一個矮個子的老者快步離開。
郭準指著李一元拉著的老者說道:
“那位是大司憲王廷。”
蘇澤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通政司和都察院,算是自己最直接的受害者了,兩人不待見自己也是正常的。
太常卿陳慶,光祿卿黃華,太仆卿朱大器,鴻臚卿蕭瀾,這些都只是簡單介紹,這幾人在九卿中也屬于擺設。
當然,這幾個職位是擺設,但是不代表他們的位置不重要。
九卿就是閣老的候補名單,能夠名列九卿,如果皇帝要增補閣臣,基本上就在這個名單里挑了。
郭準又說道:“苑馬寺卿和尚寶司卿出缺,國子監祭酒王希烈告病在家。”
剩下的人,都是蘇澤的“老熟人”了。
吏部侍郎陸樹聲辭官回家了,就是被蘇澤斗倒的陸樹德的兄長。
戶部侍郎張守直,蘇澤在戶部見過,就是那個在張居正身邊算賬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