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戚繼光在東南打仗多年,身體上留下不少傷,每年冬天都會疼痛無比。
除了將領本身的身體素質外,一支軍隊也有其盛衰規律。
軍隊初建的時候都是孱弱的,需要通過一次次敗仗勝仗來磨礪成長。
等到一支軍隊成熟了,骨干老卒也開始變老了。
再之后如果缺乏實戰,再精銳的部隊也會墮落腐化,最后不堪一戰。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戚繼光這樣的武將,大概就是這樣的想法,趁著自己狀態好,盡快解決問題。
今年接羔期不打,那就要等到明年,一年又一年,也不知道等到什么時候?
霍冀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嘆氣說道:
“此事怕是九卿難以形成公論,還是要看陛下圣裁了。”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傳來通傳聲,高拱、張居正、趙貞吉三位閣老已經到了。
見到人到齊了,霍冀走到人群前,領著眾人進入兵部的節堂。
節堂,是兵部內最大的公堂。
當年的兵部尚書于謙就是在這里組織京師防御戰的。
眾人按照官職高低坐好,蘇澤坐在最角落的位置,對面就是負責記錄的馮保和陳洪。
兩個大太監都向蘇澤微微一笑,蘇澤連忙拱手回禮,緊接著主持會議的次輔高拱咳嗽了一聲說道:
“昨日宣大總督王崇古和大同總兵戚繼光上書,陛下先召請九卿共議。”
“軍情緊急,具體奏疏還沒來及下發,這里我就先讀一下這份奏疏。”
帶著河南口音的高拱讀著奏疏,當他讀到:
“昔太祖命將守東勝,成祖五出漠北,皆賴衛所屯守相濟。”
“今陛下英斷除藩,清退莊田,正宜復祖宗之良法。伏乞敕下兵部,會同督撫詳勘衛址,調南軍精銳戍守,復設東勝衛,則三五年間,河套可復為藩籬,九邊安枕矣。”
這句話讀完,在場的九卿重臣們嘩然!
東勝衛,是明初在東河套地區設立的衛所,大概是后世內蒙托克托縣附近。
當年太祖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飲馬到這里,徐達以“東勝神州”之名,取名東勝州。
剛開始是羈縻州,后來又設置東勝衛駐守,控制東套地區。
東勝衛在大同衛的西邊,地理位置十分的關鍵。
但是在朱元璋和朱棣時期,武德充沛,這些衛所是前沿陣地。
朱棣多次出征大漠,國庫緊張,所以才撤了東勝衛,讓東勝衛軍民內遷。
成化年又復設東勝衛,但是因為補給困難又放棄了。
現在戚繼光不再提接羔搜套,而是直接提議重設東勝衛,那些還沒見到具體奏疏的九卿自然大為震驚!
當然,蘇澤也不覺得這些大明權力金字塔尖的人,就真的不知道。
蘇澤看了一眼通政使李一元,別的不說,奏疏都要經過李一元,皇帝如此著急的讓九卿共議,難道他們不會找李一元打聽?
所以震驚大概是假的,但是通過震驚來表達反對應該是真的。
蘇澤暗暗打量,在場的九卿大半都不支持。
這也是蘇澤意料之中的事情。
東勝衛在朱元璋時期就經歷過一次裁撤復設。
成祖朱棣又裁撤,成化年又復設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