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蘇澤倒是有后手。
土豆。
蘇澤穿越前,兩個以土豆能作為主糧的地區,就是西南和西北地區。
可以說,土豆的這種作物,改變了西北的人口分布。
在明代的時候,西北地區荒無人煙,人跡罕至,但是清末的時候,西北的人口已經很多了。
清末的陜甘回亂,除了宗教因素之外,也有西北地區人口膨脹,導致地方矛盾激增的原因。
而這一切的變化,就是土豆這種能在貧瘠土地上耕種的主糧,讓漢唐過度開發逐漸荒漠化的西北地區,有了穩定的主糧供應。
只要有了穩定的主糧供應,人口就能定居下來。
這也是蘇澤給戚繼光送去土豆的原因。
等戚繼光這一次搜套大捷,就可以試著在東套地區重建東勝衛,然后在這些衛所種植土豆。
當然,東勝衛的軍糧完全自給自足也是不可能的,但只要能部分自給,那就可以扎根下來。
如果能打退一兩次俺答的進攻,那重建三受降城,完全控制河套的計劃就可以實施了。
蘇澤不由的感慨,大自然的變遷,足以改變一個帝國的邊關局勢,而一種新技術或者新農作物的出現,又能重新扭轉這個變化。
人類的堅韌和自然的變遷,這場亙古就開始的對抗,會在人類技術爆發的這兩百年內,發生更激蕩的變化。
當然,西北邊防也不是一次兩次仗就能改變的。
但這一次戚繼光的接羔搜套行動,能給朝廷一個滿意的結果。
——
二月二十日,蘇澤成婚前一天。
不得不說,工部這幫人的效率還是很高的。
他們不僅僅在七天之內就重建了廳堂,還將整個屋子都裝修了一遍,甚至連婚禮的布置都順手做了。
朱漆立柱與描金藻井煥然一新,小瀛洲內的雜草全部都被清理掉了,透過牡丹紋青磚甬道的垂花門,還能看到一顆新移栽的梅樹。
這樣一座巨大的宅子日后要怎么打理,光是這座花園維護就要不少銀子,蘇澤想想都覺得頭疼,這事情也只能交給自己未來妻子了。
傅順正在指揮工匠,將正廳“萬福流云”的匾額懸掛上去,這是首輔李春芳手書的匾額。
正廳還懸掛一副婚聯,上聯是“金屏玉鏡映雙璧”,下聯是“桂楫蘭舟渡鵲橋”,橫批“天作之合”,這是高拱手書的。
正宅還有一副洞房聯,“紅袖添香臨晉帖,青燈伴讀補周衣”,這副對聯竟然是張居正送來的,這讓蘇澤有些詫異,張閣老竟然能寫這樣的聯。
除此之外,嘉隆時期士風逐漸奢靡,還有花轎熏香的習俗,會攀比新人的花轎,同時要張貼轎聯。
轎聯就是趙貞吉所寫的了,“寶鼎香浮金縷細,璇閨春到藍玉溫”。
一場婚禮,湊齊了四位閣老的墨寶,蘇澤也算是大明立朝以來第一人了。
除此之外,自己的好弟子小胖鈞,送來了一套鏤空牙雕屏風,這一看就是皇家御用的事物。
蘇澤的同年好友,親朋故舊,也都送上了禮物,不過蘇澤還是很有分寸的,基本上只收一個情誼,貴重的禮物就算是收下也都讓徐渭記下,等著日后找機會再回贈相應的回禮。
饒是徐渭這幫助過胡宗憲處理過軍務的人,都被折磨到不清,嘟囔著快快將主母娶回來,日后這些內宅的事務他就可以不管了。
等到了二月二十一日,蘇澤在一眾好友的簇擁下,換上了嶄新的官袍,前往趙貞吉家中接親。
江南的民間婚禮,沒有功名的讀書人結婚,新郎會穿著緋色官服樣式的吉服,這是對新人前途的美好期許。
但是京師畢竟是天子腳下,這么做就不合適了,但蘇澤本身就是官了,所以換上新的官袍就行了。
而隨行的同伴都是官服,這陣容足以引人注目了。
大明婚禮過程習俗已經和近代沒什么區別了,趙家是書香世家,自然沒有鬧婚的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