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得趙令嫻跳起來,本能的撲進了蘇澤的懷里。
抱著妻子,蘇澤對著胖鴿子微微一笑,但是他還是先拆開了涂澤民的信。
趙令嫻雙霞通紅,卻被丈夫攬在懷里,她沒力氣掙脫,百無聊賴下,只能也讀起信來。
涂澤民來信似乎在向丈夫討教,但是信中的字趙令嫻都能讀懂,卻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趙令嫻也是書香門第出身,從小也是讀了不少書的,這封信讓她覺得有些泄氣。
感受到了妻子的情緒,蘇澤閑談說道:
“涂巡撫這封信,是向我討論海上導航之法。”
“海上導航之法?”
“是啊,娘子你想,茫茫大海上,就算是有指南針辨認方向,又要如何確定方位呢?”
趙令嫻是四川人,沒見過海,但是她想象了一下漫無邊際的荒野,搖了搖頭說道:
趙令嫻又說道:“目極煙波浩渺間,曉鳥飛處認鄉關。那就只有靠海鳥尋路了?”
蘇澤驚訝的看了一眼妻子,沒想到對方的詩詞造詣如此之高,而且還如此聰慧。
他連忙說道:
“娘子聰明過人,我們的先人就是這么想的。”
趙令嫻一臉茫然,蘇澤解釋道:
“大海茫茫,成祖年間,鄭令公下西洋的時候,就是沿著海岸而行,只要不偏離海岸,那自然能航行到海圖所載之地,然后逆著航線自然就能返回。”
趙令嫻見自己答對了,露出得意的笑容。
蘇澤接著說道:
“當然,鄭令公也不止這么一個法子。”
蘇澤從書桌上翻出一張西洋海圖,接著說道:
“如果我們將海圖橫縱切割,橫分為緯線,豎分為經線,那這個海圖上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通過對應的經緯值確定。”
趙令嫻的腦子徹底暈了,她試著跟上蘇澤的思路說道:
“和織機同理?”
蘇澤震驚的看向妻子,趙令嫻說道:
“我也學過提花織機,如果要織出相應的圖案,就要按照相公的方法定位經緯。”
蘇澤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對啊,經緯本來就是紡織的術語,后來經緯度的概念,應該就是翻譯的人聯想到了提花織布機原理,這才用經緯二字的!
而蜀地所產的蜀錦,為了能織出精妙的花紋,所使用的織布機非常的復雜。
織機有五十條經線者有五十躡(腳踏操縱板),同時操縱織梭和躡,就能織出復雜的花紋。
此外還有花本,就是提花機上貯存紋樣信息的一套程序,它由代表經線的腳子線和代表緯線的耳子線根據紋樣要求編織而成。
編好花本之后,只需要按照流程操縱織機,也能織出花本預設的圖案。
這也是諸葛亮能用蜀錦,掠奪曹魏和東吳的財富,支持北伐戰爭的原因。
蜀錦實在是太精美了,曹丕雖然明白購買蜀錦是資敵行為,還是寫《蜀錦賦》贊頌蜀錦。
也對,妻子能操縱織機,理解經緯度也不是什么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