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當然知道在場眾人震驚的原因。
其實大明早就意識到火炮的先進,在朱元璋滅元的戰爭中,火炮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只不過明初所用的火炮是大將軍炮。
所謂大將軍炮,是用鐵箍將鐵條箍成炮管,這種火炮聽起來就知道氣密性很差,炮彈的射程和威力都不足。
在明武宗正德年間,剛剛抵達西方的葡萄牙人,和大明發生了一場屯門海戰。
這場戰爭雖然以大明戰勝結束,但是也讓大明意識到了火炮的威力,而當時葡萄牙人使用的火炮,就被命名為佛郎機炮。
大明很快就意識到了佛郎機炮的價值,并且開始使用佛郎機炮。
也是在正德年間,心學宗師王陽明領兵平定宸濠之亂時,就使用佛郎機炮作戰,“震驚百里,賊膽破”,遂大獲全勝。
佛郎機炮是一種后裝滑膛加農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
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
但由于這個時代的鑄造技術,佛郎機炮的氣密性也不好。
蘇澤真正想要安置在東勝衛棱堡上的,是紅衣大炮。
紅夷大炮,也叫紅衣大炮,是一種長身管、紡錘形結構的前裝火炮。
在火炮安置引線后,再從炮口裝入火藥和炮彈,由于炮身是一體鑄造的,所以氣密性遠遠要比大將軍炮和佛郎機炮好,威力也要大得多。
現在大明還沒有紅衣大炮。
歷史上的紅夷大炮,是在萬歷年間,由荷蘭與葡萄牙人引入中國的。
但是蘇澤還是很有信心,自己能夠提前鑄造出紅夷大炮。
原因也很簡單,這個時代的火器,無論東西方其實也就那么點技術含量。
用黑火藥推鐵丸罷了。
就是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烏爾班大炮,也就是一個大號的鐵丸發射器,無非就是火藥裝填更多,發射的炮彈更大。
影響火炮性能的,其實就是炮管的材質和鑄造工藝。
甚至連鑄造工藝也沒什么復雜的,中國人從青銅時代就開始玩失蠟法了。
真正讓火炮性能拉開差距的,要到了十八世紀的時候,西方開始用鉆膛法制造火炮,那時候火炮的氣密性和制造速度又上了一個大臺階,加上新式火藥的發明,才有了近代那威力巨大的火炮。
所以制約大明火炮性能的,其實就是一個因素——材料。
就這樣,一場關于棱堡的堂對,就已經被蘇澤歪樓到了鑄炮上。
看到這個情況,首輔李春芳咳嗽了一下說道:
“肅靜!”
李春芳看向蘇澤,問道:“你真的能用北鐵鑄炮?鑄出不亞于閩鐵的火炮?”
蘇澤立刻說道:
“下官愿意擔保,一定能造出遠勝于閩鐵的火炮。”
李春芳點頭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讓工部配合你鑄炮,等火炮鑄成后,再議棱堡的事情。”
李春芳又看向蘇澤問道:
“鑄炮需要多長時間?”
蘇澤想了想說道:
“回首輔,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這么久?”
蘇澤說道:
“回首輔的話,要練出比閩鐵更好的北鐵,就需要更好的鐵爐,鑄炮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但是建造鐵爐要時間。”
李春芳點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