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的威力,和口徑和炮身長度的比值有關,我需要太史局幫我找出來這個比值來。”
“除此之外,火炮的炮身厚度和口徑的比值,也關系到火炮會不會炸膛,這些都是要計算的。”
蘇澤說的這個,在軍事工程上的術語叫做“模數”,所謂火炮模數,即炮身各處尺寸與火炮內口徑之比。
其中一個數據,就是內徑和炮身長度的比值,也叫做倍徑比。
此外炮身厚度和內徑的比,這個數值關系到,如何能在盡可能減少炮身重量的同時,又能減少火炮炸膛的幾率,從而制造出性價比最高的火炮來。
正是這個模數,才是東方火器全面落后西方的原因。
明清并非不能鑄炮,甚至明清工匠不計成本鑄造的火炮,材料上是要比西方火炮好的。
但是東方火炮鑄造,還停留在經驗主義的階段,甚至經常有奇怪口徑的火炮。
就比如所謂烏爾班巨炮。
烏爾班巨炮倍徑比大約只有5。過低的倍徑比使火藥燃燒產生的能量在尚未做功到彈丸上就從炮口處浪費掉了。
而且烏爾班巨炮的炮身厚度和口徑比值過低,導致火炮的設計師就在試射的時候炸膛死了。
一直到了明末,孫元化在翻譯了西方鑄炮的書籍后,才提出了火炮模數的概念,大明才能自己制造合格的紅夷大炮。
但是到了清代這個技術又失傳了,清軍火炮越造越大,威力反而沒有增加,更有將康熙火炮翻新后反而射程縮短的笑話。
除了火炮模數搞不清楚,明清經常鑄造華而不實的火炮,還有火藥用量的定性問題。
明軍還迷信一種火藥倍裝法,給火炮塞進成倍比例的火藥。
比如熊廷弼就曾用倍裝火藥法試驗呂宋大銅炮,火炮最后炸膛,卻被熊廷弼用來論證西洋火炮不靠譜,不如他造的滅虜炮。
但是在同時期,歐洲已經提出了理論,認為火藥并不是越多越好,同一種火炮增加過多的火藥,增加的威力極其有限,火藥能量大部分都被浪費了,并更多帶來炸膛的風險。
火藥裝填量和火炮模數,以及炮彈的重量都有數學相關關系。
可以說,最早期的科學研究,不在于那些物理數學公式,而在于科學化的定量定性研究。
統計學是近代科學之母。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炮算諸元,也叫做銃尺,這是計算火炮落點的速算表,這一點更是數學在軍事上的直觀體現。
因為西方隱瞞這些參數,所以明清還要用重金雇傭西洋炮兵教頭。
比如蘇澤穿越前的時間線上,太平天國就雇傭了西洋炮兵教頭,他們的火炮要比清軍更準。
后來曾國藩也重金聘請西洋教頭,組建洋炮軍,這才壓住了太平天國的火炮。
蘇澤說完了這些,黃驥也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算學是這么有用的東西啊?
黃驥又有些無奈的說道:“子霖兄,你看我這邊抽不出身。”
蘇澤說道:“這點事情,哪里需要你這位少史親自出馬,我這次來,只是想要向云襄兄借個精通算學的人而已。”
黃驥想了想說道:
“子霖兄,你看周相如何?”
“周相?”
“這人雖然反對編歷,但是數算是欽天監最好的,也曾經修訂過《大統歷法通軌》。”
蘇澤眼睛一亮,《大統歷法通軌》就是立成法,銃尺其實也是立成法。
黃驥喊來周相,周相雖然一臉的不愿意,但是現在整個欽天監都歸黃驥管,他也只能不情愿的答應下來。
可就在蘇澤忙著推動冶鐵鑄炮的時候,一封奏疏送到通政司。
次日,沈一貫沖進史館道:“子霖兄!御史彈劾武清伯世子李文全,說他將龍涎香塞入鯨魚腹中,捏造祥瑞幸進龍涎香!”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