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信塞進了信籠,胖鴿子撲騰翅膀飛向北方,蘇澤又拿起了工部的信。
這是傅順和萬敬離開京師之前給自己寫的信。
在京師冶鐵鑄炮完畢后,兩人就被工部尚書雷禮派去了北方。
萬敬前往山西,要在山西勘探煤鐵,建造新的鐵廠,在山西鑄炮。
而傅順被派的更遠,要領了一個督造東勝衛的差事,直接被雷禮安排到東套筑城去了。
蘇澤心中有些過意不去,自家的婚宅還是兩人幫著裝修的,可一轉眼兩人都出京了,而且他們領的差事都和蘇澤有關系。
不過兩人的信中,都對蘇澤表示了感激。
對傅順來說,棱堡這種新城堡讓他十分的著迷,他迫不及待的要去實踐自己新學的營造技巧和算學知識,他還在信中寫要留在東勝衛棱堡,親身經歷一次棱堡被圍攻,這樣才能造出更完美的堡壘。
蘇澤有些汗顏,沒想到傅順竟然是這樣的土木狂魔。
蘇澤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寫封信把水泥的配方教給傅順。
但是想想在東勝衛那地方估計沒足夠的資源煅燒水泥,還是等以后再說吧。
相比之下,萬敬就要理智多了。
他寫信和蘇澤探討了山西冶鐵的問題。
萬敬認為在山西鑄鑄炮只是權宜之計,山西雖然有煤鐵資源,但是并不適合鑄炮。
萬敬的理由是山西的地形復雜,水運不便,而且山西缺乏穩定的水資源,無法用流水提供風箱動力。
風箱是平爐法提高爐溫的關鍵。
而萬敬也計算過,要建造更大規模的冶鐵爐,就需要更大的風箱,這就不是人力和畜力可以提供的了。
萬敬想到的就是水力。
利用水力滾輪推動風箱,就對鐵爐的位置要求極高,所以萬敬才會親自前往山西選址。
蘇澤對于萬敬的思考很欣慰。
萬敬竟然這么快就想到了風箱動力問題。
歷史上,正是為了解決風箱動力問題,人們發明了蒸汽機。
當然,蒸汽機的科技距離現在還遠,需要在材料學和工程制造上進一步突破才有可能制造出來的。
而且蘇澤的記憶里,也沒有早期蒸汽機的圖紙。
但是科技這東西就是這樣,最好的發展動力就是現實需求。
當現實中產生需求后,才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中。
要知道要點亮蒸汽機科技,需要一個又一個的科技節點,這些不可能都由蘇澤來攻破,他也不是學機械制造的,也沒有這些知識。
有了需求,再加上華陽獎的激勵,蘇澤相信自然會有人想出解決辦法,攻破一道道難關。
要知道工業革命早期的很多發明家,其實學歷也不高的,甚至有些人干脆就是文盲。
放下這些回信,蘇澤突然接到通報,羅萬化在戶部門口等自己。
等蘇澤走到戶部門口,見到了羅萬化身邊的東宮太監張宏。
張宏開口說道:
“蘇翰林,幫幫太子吧!”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