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蘇澤見到的動物,都養的很好,說明養象所養這些動物還是用了心的。
最后蘇澤還見到了那十二頭御象,每一頭也都養得很好,而且經過馴象錦衣衛的訓練,這十二頭大象都是十分的聽話。
看完以后,蘇澤對著王三說道:“養象所俸餉的事情,本官會想辦法的。”
聽到蘇澤這么說,王三千恩萬謝。
只是他和養象所的錦衣衛不知道,蘇澤是準備用干什么辦法解決他們的俸餉問題。
——
六月七日,暫代通政使的楊思忠,心情復雜的接過了下屬遞來的奏疏。
他逐漸理解了前任李一元的想法了,如果每次蘇澤的奏疏都這么炸裂,自己真的要辭官養老了。
楊思忠實在想不通,為什么有人上書言錦衣衛的事情?
楊思忠搖了搖頭,錦衣衛的積弊,文官不是不知道。
但是錦衣衛是皇帝的爪牙耳目,有分量的大臣都是不敢請求改革錦衣衛的,因為這樣做會讓皇帝覺得別有居心。
你要改革錦衣衛,是想要限制皇權嗎?
而沒分量的大臣,就更不敢上書言錦衣衛的事情了。
他們也怕錦衣衛報復啊!
錦衣衛的問題就這樣一代代積累下來,成為一個無法觸碰的雷區。
可偏偏出了蘇澤這樣的人。
蘇澤的職位不高,不會讓皇帝猜疑。
但是蘇澤的名聲很大,入仕以來的戰績了得,錦衣衛也不敢得罪他。
更重要的是,蘇子霖一心為公,朝中大臣,反對蘇澤的,還是贊同蘇澤的,都認可這個人設,蘇澤上疏都是為了國家大計,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利。
這一切種種結合起來,才讓蘇澤可以坦然的上書討論錦衣衛的事務。
加上隆慶皇帝自己不喜歡動用錦衣衛,導致錦衣衛的地位降低,才讓蘇澤有了上疏的機會。
可就算是這樣,有關錦衣衛的討論,也必然會成為燙手山芋。
通政副使楊思忠看完了奏疏后,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這里面還有刑部的事情?
一想到那位坑了自己,調任刑部侍郎的李一元,楊思忠臉上露出笑容。
楊思忠也和他的前任一樣,親自夾著蘇澤的奏疏來到了內閣。
——
內閣中,首輔李春芳最近又請了病假。
坊間傳聞是這位李首輔在“春困”之后又犯了“夏乏”,是借著稱病的名義在家偷懶。
但是也有人說,李首輔家中夜夜點燃鯨油燈,李首輔雖然在家還在為了國家大事操勞。
反正楊思忠沒見到李春芳,就把蘇澤的奏疏交給了內閣次輔高拱。
高拱看完了奏疏,放下奏疏扶起了額頭。
錦衣衛的問題,高拱自然也知道。
但是他身為內閣次輔,身份很微妙,就算他和皇帝的關系親密,錦衣衛的問題他也不能隨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