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俺達汗這樣,沈一貫反而更有底氣了。
俺達汗的身體不好,那可汗之位隨時可能發生變更,這樣的情況下,就算黃臺吉是對大明的強硬派,也不可能再領兵離開板升城了。
繼承人領兵在外,到手的皇位飛了,元代已經演示過無數次了,黃臺吉不可能不懂。
俺達汗不可能親征,黃臺吉也不可能出征,那這次進攻大明必然是虛張聲勢。
在確定了這一點后,沈一貫也強硬起來。
他扶著王世貞,和在場的黃臺吉據理力爭,雙方唇槍舌劍,最終達成了協議。
俺答部今年不會對大明用兵,但是大明也不能再出兵搜套。
俺答汗又要求和大明朝貢,但是沈一貫表示他沒有答應的權力,請俺達汗派遣使者前往京師求貢。
三娘子又提出要開放馬市,和中原交換鹽鐵等物資,也被沈一貫拒絕,死咬著這事情必須要遣使去京師談。
事情到了這一步,使團總算是完成了朝廷的任務,接下來王世貞又在板升城參加了幾場宴會,在三日前踏上了返程的路。
讀到這里,聽說王世貞和沈一貫達成了協議,安全返程,蘇澤也松了一口氣。
雖然他和戚繼光也判斷蒙古人是虛張聲勢,但是誰能保證戰爭就打不起來?
歷史上很多戰爭的起因都是意想不到的事件,歷史演進總是必然中帶著偶然。
蘇澤又拿起了前日子傅順的來信。
東勝衛棱堡的進度,甚至要比預計的還順利。
東勝衛并不是一座棱堡。
戚繼光和傅順實地考察,最終決定東套開始,一直到兔毛川,修建五座能相互呼應的棱堡。
每一座棱堡都可以駐軍百人,棱堡內挖掘能供五百人飲用的水井,儲存足夠五百人堅守一年的糧食,以及夠用三個月的火炮和彈丸。
戚繼光也給東勝衛棱堡的城外設置了農田,用來種植土豆作為主糧。
五座東勝衛棱堡內也都建有烽火臺,一旦蒙古人南下,五座東勝衛燃起烽煙,消息就能傳遞到大同右衛。
東勝衛棱堡都卡在關鍵要道上,蒙古人如果繞過東勝衛,那城內的士兵就能沖出棱堡,襲擾蒙古人的后勤。
按照戚繼光的設計,五座東勝棱堡建成后,蒙古人再選擇從兔毛川入侵,就會被這五座棱堡卡住七寸,釘死在兔毛川上。
如今這五座東勝棱堡已經完工了三座,剩下的兩座也已經準備開工,傅順有信心在今年秋收之前完成五座棱堡。
蘇澤松了一口氣。
東勝衛是控制草原的韁繩,一旦完工大明就能占據戰略主動權,這之后是戰是和就掌握在大明手里了。
蘇澤放心的放下信。
北疆戰略,是蘇澤利用金手指改變歷史進程,一步步布局完成的大戰略。
如今這個戰略算是塵埃落定了。
蘇澤在充滿了成就感的同時,卻又升起了更大的緊迫感。
俺答部是大明最直觀的敵人,可知道歷史發展的蘇澤卻知道,這是最不重要的一個敵人。
甚至這個時代還沒崛起的東北某部落,也不是大明的頭號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