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鈞看著黃驥滿張紙的算式,宛如看天書一樣,他疑惑的問道:“為什么?”
黃驥放下筆說道:
“殿下可知道,這京師的大糧商背后都是什么人?”
朱翊鈞搖頭,黃驥說道:
“能在京師開糧行的,都是背景深厚的,不少都是與國同休的勛貴。”
朱翊鈞點點頭。
黃驥又說道:
“可勛貴也不可能直接去管糧行,京師這些糧行的掌柜的,都是他們的管事,或者外雇的掌柜。”
“殿下也知道的,這店鋪無論交給誰經營,總是少不了吃里扒外的蠹蟲。”
這點朱翊鈞連連點頭。
前陣子的“大富翁”游戲,教會朱翊鈞的道理就是,人是經不起誘惑的。
無論看起來多么老實的人,放在經手那么多錢財的掌柜位置上,很難不萌生貪欲。
蘇澤教給自己的辦法,就是用監察制度來懲罰人,再用一定比例的利潤獎賞來獎勵人。
當身在這些位置上的人明白,自己一旦伸手所得到的,和最后損失的不成正比的時候,正常人都會權衡利弊,放棄伸手的想法。
而東宮的店鋪能盈利,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用了龍門帳法,管理制度先進。
黃驥說道:
“不少勛貴不懂貨殖,但是他們也有辦法。”
“糧行是一筆穩定的買賣,利潤也都是比較穩定的。”
“所以很多糧行的東家都不插手具體的賬目,只要求每個月固定上交一筆定額利潤就行了。”
黃驥這么說,小胖鈞就明白了。
哄抬糧價的事情,有些糧行就是掌柜的要賺外快,他們的東家未必知情。
這等于這些糧行的掌柜,拿著糧行的公款賭博。
一旦虧損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糧行的正常運轉,那他們做的事情就要被發現了。
所以當虧損達到一定程度,他們一定會拋售跑路。
朱翊鈞掰著手指說道:
“可是只虧這么點,會不會太便宜他們了?”
蘇澤則說道:
“不會的,他們絕對要比這個價格虧得更多。”
黃驥對于經濟的理解不深,他也有點疑惑的看向蘇澤。
蘇澤說道:
“殿下,您知道戰場上,死人最多的時候不是破陣的時候,而是逃跑的時候嗎?”
“戰局已定的時候,士兵們都開始逃跑,如果不慎跌倒就會被后面的士兵踩死。”
“糧食價格崩盤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糧商們會互相踩踏離場,那價格就不是黃少史算的那個數字了。”
朱翊鈞聽懂了蘇澤的比喻,他摩拳擦掌,就等著看這場好戲。
——
七月十二日,京師里開始流傳消息,城外雨災嚴重,大量逃難的災民涌入城內搶糧。
京師這么大,雖然大部分百姓也沒有見過這些災民,但是不妨礙周圍糧行的價格一路走高。
而隨著《新君子報》一篇報道,講述了京郊一家逃難百姓的悲慘遭遇,城外雨災的消息不脛而走,京師城內的恐慌加劇。
各種離譜的傳言在坊間出現,有說有數萬人遭災的,還有說不僅僅是京畿遭災,就連河北山東也遭災了,有百萬災民在涌向京師。
這些離譜的傳言下,京師百姓紛紛涌入周圍的糧行搶購糧食。
京師的糧食價格一路走高。
緊接著,更讓人恐慌的消息出現了,不少糧行都掛出了限購的招牌,有的糧行早上開門一會兒就被搶空了。
問到這些糧行,回答都是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