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糧食交易市場?”
朱翊鈞不理解這些字在一起的意思。
蘇澤說道:
“殿下,這市場名為大宗,也就是不是賣給普通百姓的,每份至少要一艘綱船的糧食起賣。”
“一綱船?”
朱翊鈞驚訝了一下,最近他也惡補了一些糧食的知識,一艘綱船的載運是四百石,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能買下一艘綱船糧食的,必然就是糧食商人了。
朱翊鈞對商人沒有好感,蘇澤說道:
“殿下,這世上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糧商固然會囤積居奇,但是歷朝歷代都沒有統賣糧食,也是有原因的。”
朱翊鈞疑惑的看向蘇澤,蘇澤說道:“這事情交給官辦更糟糕。”
朱翊鈞似懂非懂,但蘇澤似乎說的沒錯,歷朝歷代有對鹽鐵專門的,就是宋代榷賣那么多東西,也沒有對糧食專賣過,這其中肯定是有道理的。
蘇澤繼續說道:
“這個大宗糧食市場,糧號在市場購糧,公開透明,付錢后糧食就會從直沽送到京師來。”
這時候一直沉默的黃驥問道:
“這個價格怎么定?”
蘇澤笑著說道:
“當然是商人商量著定了。”
黃驥追問道:
“既然這糧食的錢是提前付的,那這個價格就是幾天乃是幾十天后的價格,這要怎么定價?”
蘇澤說道:“當然是商議定價了。”
黃驥思考了一下,卻突然說道:“妙啊!”
朱翊鈞看向黃驥。
蘇澤詫異的看向黃驥,這家伙自從讀了自己抄寫給他的公式后,這算學功力怎么漲得這么快?
朱翊鈞還是一臉不懂的樣子,黃驥說道:
“殿下,這糧價是未來的糧價,那商人就會考慮未來糧食波動定價。”
朱翊鈞已經聽不懂了,但是蘇澤明白黃驥已經懂了。
其實這就是糧食期貨。
期貨交易的出現,其實就是為了能穩定獲得大宗商品。
期貨交易的初衷,就是為了穩定糧價。
而歷史上的第一間期貨交易所,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出現的。
19世紀,美國大規模進行中西部開發,芝加哥是連接東西部的重要樞紐,所以從一個小村落發展成重要的糧食集散地。
由于糧食生產有季節性,所以每到糧食收獲大量上市時,便大大超過芝加哥當地市場的需求。
但由于當時倉庫不足和惡劣的交通運輸,使得糧食不能及時運到東部,糧食購銷商也因為倉庫不足無法大量購買再擇機出售。所以糧食價格一跌再跌。但是,到了來年春季,糧食短缺,價格飛漲。
于是糧食商率先行動起來,他們在交通要道旁設立倉庫,收獲季節從農場主手中收購糧食,來年再發往外地,這樣就緩解了糧食供求的季節性矛盾。
但是糧食商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如果收購價高于出售價,就會虧本。因此他們在購入糧食后就立即與芝加哥的糧食商簽訂第二年春季的供貨合同,事先確定銷售價格,進而確保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