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慶元帝的生母吳太后,也是個不簡單的人物。吳太后原先也不過是個六品官的女兒,但長得美貌動人,于啟元十九年選秀進宮,初封只是個美人。但架不住肚皮爭氣,進宮第二年就生了一個皇子,也就是之后的皇三子安親王。
三皇子出生的時候,正值西北大捷,一下子雙喜臨門,先帝非常高興,連跳兩級,直接晉封當時的吳美人為婕妤,并封號為“麗”,并特許麗婕妤能夠撫養自己的孩子。麗婕妤又在三皇子兩歲的時候又升至嬪位。
不知道是不是麗嬪的好運就此為止,在這之后好些年,麗嬪就在嬪位的位子上沒有動過了。加上每三年一選秀,后宮的美人越來越多,麗嬪的恩寵也大不如先。
誰知道峰回路轉,在誕下三皇子十來年后,麗嬪竟然又懷上了皇嗣,并與啟元三十二年夏生下了皇七子,也就是現在的皇上。
皇七子的降生并沒有給麗嬪帶來榮耀,反而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因為這孩子居然腳踏七星。
傳聞當年與太祖爭天下的朱元璋就是腳踏七星。一時間宮中流言四起,都說這孩子是朱賊轉世,將來必殺父弒兄,謀朝篡位。先帝為此仗殺了許多宮女太監,留言才漸漸平息下來。
只是事情雖然平息了,但到底在先帝心中留下了陰影。加上這時候連年風調雨順的江南居然傳出了大旱;好些年都沒有出事的黃河也突然決堤了。先帝對這個兒子就更添了一層不喜了,連麗嬪在宮中的日子都不好過起來。
這樣子不冷不熱的日子,直到七皇子七歲的時候才發生改變。
啟元三十九年秋,諸皇子隨啟元帝到蒙古巡視諸蒙古部落。
此時的蒙古早已不復元蒙那時的盛況。重明帝仇視蒙古人,一度把蒙古殺得都躲進了草原深處。還是周文祖即位后,覺得蒙古草原廣大,浪費了可惜。加上漢人不習慣草原生活,就對殘存的蒙古諸部進行招安,才有了現在的蒙古諸部,為了加強了對蒙古諸部落的管理,每年都會到蒙古進行圍獵巡視。不過哀戾帝在位期間,貪圖享樂,自然不會去蒙古那個苦寒之地,加上朝綱混亂,蒙古諸部一度發展迅猛,隱隱有了難以壓制的現象。直到啟元帝即位后,才又漸漸恢復了對蒙古諸部的控制。
這一年也不過按常例巡視、向蒙古展現大周的武力罷了。誰知道到蒙古才三天就出現了岔子。
這天夜里,啟元帝正在設宴款待各蒙古部落首領。
開始并無異狀,主客皆歡。誰知臨近尾聲是,數名蒙古妝容打扮的武者竟夜襲了啟元帝所在的大帳,直奔啟元帝而來。啟元帝因為身體的原因,從小不能習武,雖然由宮中大能常年調養身體,但也只比普通人強一點罷了,遠不是這些刺客的對手。
一時間救駕聲不斷,不過好在啟元帝身邊有高手保護,加上三皇子還為他擋了一劍,啟元帝是什么事情都沒有。刺客見行刺沒有得逞,就抓了一旁七皇子為人質。
到底是自己的親骨肉,啟元帝雖然惱火刺客,但也有些擔心這個兒子。猶豫之間,刺客就帶著七皇子殺了出去。之后十年,啟元帝就再也沒見到過這個兒子了。
麗嬪見大兒子受傷,小孩子失蹤生死未卜,一下子就昏了過去,醒來后更是以淚洗面,數日不進水米。啟元帝憐惜她的遭遇,即刻晉封為麗妃,又重新恩寵起來。而三皇子也因為救駕有功,真正走進了啟元帝的視野,得到了他的重用。
而慶元帝,也就是當時的七皇子可就慘了。落在了刺客手里受到了不少折磨,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卻失憶了。不知怎么的,居然流落到了陜甘一帶。好巧不巧地被當時的鎮守西北邊陲的定邊伯,也就是現在的鎮國公給救了并收為義子。
就這樣風平浪靜地過了十年,一直到七皇子十七歲時,記憶恢復才被認了回來。
因為愧疚,七皇子甫一回來就被封為敏王。
大周王爵之位有三等親王、郡王和王,不要小看只是一個敏王。大周對皇子的封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