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行根本不適合外放為官,建議朝廷以后不要再派滿人出任地方要職,讓他們在京城當擺設就行。
京城那么多人盯著,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惹是生非。
乾隆看到彈劾折子的時候鼻子都要氣歪了,他承認喀爾吉善報上來的官員中滿人居多,但是朝中的漢人也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
惹是生非的滿人官員多是因為地方高官本就滿人多,漢人顯得少是因為漢人能官居高位的本就不多,他們怎么不說漢人不能出任地方要職有這么拉踩的嗎
然而回過頭來一想,滿人出京就貪污受賄,漢人出京就結黨營私,不管什么人只要頭頂沒人盯著就開始搞事兒,這朝廷還能不能好了
更氣了有沒有
連續幾道彈劾折子氣的乾隆皇帝在養心殿大發雷霆,當皇帝不容易,想當個明君更是難上加難。
行,朝中漢人不是覺得滿人不適合外出當官嗎他不查了行不行
其實乾隆更想把各省的高官全部換成滿人來泄憤,朝中漢人說滿人不適合外放,他偏不,他是皇帝他說了算,有本事讓漢臣一個出問題的都沒有啊。
但是為了朝中安穩,他再想那么做也不能真的付諸實踐。
乾隆罵罵咧咧說了一通,大冷天的灌了整杯的涼茶也消不下心中的火氣,一邊氣漢人見縫插針的找事兒,一邊氣滿人不爭氣,直接氣死他算了。
和親王嘆了口氣,“莫氣莫氣,氣出病來無人替,你和他們計較那么多干什么”
“不是朕要計較,是他們欺人太甚。”乾隆咬牙切齒,“山西之事和滿漢之爭本來沒有關系,朝臣硬要將事情放在一起,他們是何居心”
和親王想了想,老實巴交的回道,“皇上不高興,他們就高興了。”
乾隆
“不會說話就別說話,閉上嘴沒人把你當啞巴。”
和親王聳聳肩,他說的是大實話,不愛聽就不愛聽,說他不會說話就沒意思了。
拌嘴歸拌嘴,還是得商量事情要怎么收場。
朝中滿漢之爭由來已久,或者說,從他們入主中原的那一天起,漢人看他們就沒順眼過。
大清雖是滿人執掌江山,但是漢人的人口比滿人多的多,他們入住中原這么些年,漢人學的他們學,漢人不學的他們也學,就是不想出門被罵關外蠻夷。
八旗子弟好的不學光學壞的朝廷也管不了,可漢人家里也不是沒有紈绔子弟,總盯著他們算怎么回事
文武雙全的滿洲兒郎那么多,他們都瞎了看不見
前朝科舉分南北榜,本朝分滿漢榜有問題嗎
實際上有問題,但是人心都是偏的,滿人當皇帝自然向著滿人。
他們的人數比不過漢人,在文化底蘊上同樣比不過,為了防止漢人憑借人數以及底蘊的優勢把控朝堂,本朝官制最開始就偏袒滿人。
漢人需要十年寒窗苦讀考取功名然后謀取一官半職,滿人不需要寒窗苦讀,靠恩蔭就可以出仕為官。
朝中各部門皆是滿漢大臣并立,且是滿人掌權,即便滿人能力不出眾,也能輕輕松松越過漢人擔任要職。
以前可以出仕為官的滿人官員少,所以只把他們留在京城任職,現在滿人的人口漸漸上來,便讓他們出任地方官,如此來一點一點的蠶食漢人的權利。
別說什么滿人不懂治國,也別說地方事務繁瑣滿人處理不來,滿人漢人都是人,漢人到地方上任不一樣也要帶幕僚一起應對
比起遵規守矩的儒生,不那么守規矩的滿臣沒準兒能干的更好。
先帝爺在位時清查了那么多漢族貪官,他有說漢人全是一丘之貉不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