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他就是《水滸傳》中被金圣嘆贊為:“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的魯智深。
也正是因為魯達的存在,才叫周澤明白,自己所處的世界并非單純的北宋末年。
張恨水贊他:“吃肉胸無礙,擎杯渴便消,倒頭好一睡,脫得赤條條。”
魯達這個人粗中有細,性格豪爽,與人做朋友時,厭惡喜好不會藏著掖著,以周澤兩世為人的經驗,和他打好關系自然簡單。
那年輕人也不簡單,他在家中排行老五,所以人稱韓五,大名則是韓世忠,現為西軍一個兵卒百戶官。
北宋末年,出身關西,又是軍伍出身的韓世忠不做第二人選,只怕就是未來的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周澤也是無意間才得知韓世忠曾經蒙魯達指點武藝,所以有空閑時候就來拜訪他。因此周澤和韓世忠關系也不錯。
魯達灑然笑道:“兄弟說的不錯,潑韓五這小子昨日才至,我們二人多吃了些酒,睡得晚了些,這才捱到此時才出來。”
周澤聽了說道:“明日冬至,這肉賣的快,你兩個若是再來晚些,就只能到別家去買了。”
韓世忠也笑:“兄長說笑了,別家的豬肉哪里有你這里的吃的痛快?再者說,哥哥這里的好酒,小弟可是想的辛苦。”
“好個潑韓五,到我這里蹭酒喝來了!我那酒可是有用處的,若是都被你喝進肚子里,哪來的肥豬肉給你吃?”
周澤和他二人相交莫逆,自然開的起玩笑。
“有甚用處,不就是騸豬用?要灑家說,兄弟你就是暴...暴...”
“暴殄天物。”韓世忠接話。
“對!”
魯達一拍手:“管他是甚,左右是浪費了去,本就不多的好酒,偏要拿來騸豬。也不知兄弟你是怎么就想出來把豬給騸了這個法子,倒是叫豬肉的腥臊味去了不少,也更加肥碩,只可惜了好酒。”
“提轄說笑了,這騸豬的法子,可不是我想出來的,我也只是取個巧而已。”
這倒不是周澤自謙,相傳早在軒轅黃帝時期便有了火騸法。
《禮記》有記載:“豕曰剛鬣,豚曰腯肥。”
意思就是沒有經過閹割的豬毛粗皮厚,稱為豕,閹割之后的豬膘肥體壯,稱作豚。
不過此前閹割牲畜死亡率過高,雖然能多得些肉,但沒人愿意承受這種損失,這才是閹割牲畜沒能普及的主要原因。
“以灑家對你周瀚海的了解,你這里必然還有那好酒,快快取來,好叫我二人解解饞。”
周澤笑道:“得,我看你二人是來吃大戶來了,我這點家底兒,早晚叫你們吃窮嘍。我這里還留有一只烤羊,正好下酒。”
嘴上這么說著,周澤轉身到柜子后面提出兩壇高度蒸餾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