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曾維超把10頭肥豬全都殺死,把殺豬凳清洗干凈后,最先殺死的三頭肥豬,已經做完脫毛、開腸破肚等程序,被曾垂東他們用鐵鉤子,高高的懸掛起來。
曾維超也沒休息,他拿過剔骨刀,開始對這幾頭已經被處理好、掛起來的肥豬進行肢解。
只見他手上的剔骨刀上下紛飛,一頭肉豬轉眼就被面目全非了,被分割成一塊塊的肉。
最先下的是豬頭,按照古城當地的風俗,農村的農家,大年夜都會煮豬頭肉,用來祭祖。因此,下豬頭是非常講究的活兒。
下好豬頭,用棕樹葉子搓的鉚子鉚起來,交給搬運的人拿去屋里掛好,曾維超才開始下一步的分解工作。
肉豬的前腳被曾維超細心的沿著關節切開,放到一旁備用,豬前腿的用途可是很多的,譬如制作火腿、炕臘豬蹄什么的。
至于豬后腿,會連著豬的臀部一起砍下來,這就是本地人俗稱的肘子,也是本地人給長輩拜新年最隆重的禮物之一。
尤其是新婚夫婦,第一次去岳父家拜新年的時候,肘子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會被認為是失禮。
一些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的,不只是拜新年要給岳父家送肘子,連給岳父的兄弟姐妹拜新年,也是要送肘子的。
因為在今年年底就要和王艷結婚,明年拜新年的時候,曾志家肯定也要準備不少肘子,這也是他決定一次性宰殺10頭肥豬的原因。
王艷的父親可是出自一個大家族的,據王艷告訴曾志,她那些親的堂的叔叔伯伯姑姑什么的,加起來有二十來位,這些都是拜新年的時候需要去拜訪的。
曾志現在的身份又不一般,要是明年拜新年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肘子,就顯得有些丟臉了。
最好的豬肋排也將會抹上各種醬料,熏制成為臘排骨,而上好的五花肉自然也被作為臘肉最好的原料來對待。
可以說,整頭豬除了少數部位會在今天的殺豬宴席上吃掉以外,大部分都會被制作成各種腌制食品,留著漫長的冬天以及來年食用。
在過去的歲月中,由于沒有冰箱等保鮮手段,也因為物資匱乏,腌制臘肉也就成為了山民們保持肉食供應的一個重要手段。
而如今,市場物資豐富以及冰箱的普及也并未改變這種狀況,因為制作腌制品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無奈的手段,而已經演化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曾志看著曾維超手中的剔骨刀游刃有余的上下飛舞,飛快的將一頭頭的肥豬肢解分割,不由得贊嘆道:“超大爺這一手實在太牛掰了!”
以前上學的時候,曾志學過“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一直以為只不過是古人的杜撰罷了,不過有幾次在老家看到曾維超“解豬”的場面,才知道這種神乎其技的手藝是存在的。
曾志覺得,曾維超這一手已經可以稱為藝術,說不得以后倒是可以在特定的日子里把它作為一個表演,向游客們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