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選擇,后者更長遠。
但孫策四年多時間過去,知道那不是簡單的事情。
A+級別的中投,不說像他這樣已經接近全方位中投A+級別,單單只是練出一個區域,達到準頂尖水平,花了他差不多三年時間!
對于很多球員來說,有一個點的準頂尖級別投籃能力,就已經很不錯了,尤其是在這個年代。
像是易建聯,說是A-級三分評價,其實主要是兩側邊線三分準,他主要就投那兩個區域,所以展現出來的三分水平,是A-級別,因為其他地方不投。
像易建聯這樣防守積極有余但效果也就一般,靠切入沖擊籃筐和B+級別的三秒區兩次以及兩側底線中投,原本能拿到現在的迷你中產水平合同,但有了一個一流水平的三分點后,完全不一樣了。
灰熊隊管理層都在慶幸當年和易建聯簽的合同是這賽季打完結束,因為易建聯的身價差不多漲了一個中產,預測下一份合同會在600萬到900萬之間,工資帽大漲前到不了千萬年薪水平,但按比例來看,也差不多了。
所以灰熊隊管理層慶幸易建聯今年還是舊合同,不會影響到球隊在今年把薪水壓低到奢侈稅起征點以下,避免觸發超級奢侈稅,進而影響為未來幾年的操作。
而更多的球員,傾其職業生涯,都不一定連得出來一個穩定的投籃點。
更別提中投這樣的區域性投籃。
自己打職業聯賽后,孫策知道了,那些技術好的球員,哪怕天賦再高,也都是吃盡了苦頭才練到被稱為“好”的水平。
要不然就像比斯利、大狗那些球員一樣,天賦好到不行,但新秀合同后,數據很漂亮,卻拿不到大合同。
要不是大狗直接簽的十幾年新秀合同,他估計得不到那么多的出場時間場均拿20分。
孫策打球那么久了,也了解了很多事情,有的時候一支球隊一直用一個所有人都噴的球員,不是他們不知道這個球員不行,而是給了那么多錢了,球隊薪資也被占了,只能湊合著用。
知道繼續提升的困難、體驗過這些困哪,所以孫策才會猶豫。
更重要的一點,是心態問題,孫策都已經做好了中投開發完全后,加強開發左側邊線三分,兩側45度角到30度角的三分……現在,突然有人告訴他:你要想滿足還早得很……
哪怕是孫策這般有毅力,也感覺到了未來一片昏暗……
可是,爽一場,和過兩三四年,到了二十六七八歲的理論上生理和技術的巔峰期,有更強的實力,爽好幾年,甚至可能會因為這個,讓巔峰期更漫長……最終,靠著“不衰”這個技能,可以在年齡大了體力跌到A-級別以下重置體力增長后,老了也能靠靜態身體素質和投籃攪動籃球界風云……
“俺老孫怎么就這么難啊,就想當一個普普通通的全方位一流投籃高手不行嗎?”
好不容易下定了決心,孫策心念一動……
“三節70分成就獎勵,宿主選擇進階獎勵,恭喜宿主獲得特殊卡:中投專家的契機。”
屏幕畫面切換到道具版塊,孫策看著科比卡就這么飛了,多了一個接下來他還得繼續受苦練中投的卡……
還好,現在用不了,使用條件是中投達到極限。
那就起碼得等到左手三秒區左側中投練好,罰球線勾手可以左右手無差別才行,或許還需要再提升一些,比如經驗,達到自己能達到的極限才可以用。
暫時可以先不用那么蛋疼,不用覺得壓力太大。
還是該怎么著就怎么著,等左手三秒區左側中投練好后,左手三分投籃得到與右手一樣的感覺后,就繼續開發左手三分……
人就是這樣,比如要去買一臺電腦,手里預算固定,但可選的很多,有的配置低,但質量穩定,不會翻車;有的配置好,卻有諸多小毛病,很糾結。
但真的買下來后,就很少去想不好的地方了,買了配置低的,覺得用著也還行,沒太多小毛病,不用太麻煩;買了配置好的,雖然有很多小麻煩,但可以玩大型游戲。
當出現兩個可以“選擇”的情緒,且沒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錯誤”的時候,比起去惆悵、去煩惱,人總會在時候往好的方面想。
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負面情緒是會影響到健康的。
孫策想著想著,也覺得選擇這個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