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歡要解決的問題也簡單,他說來改變人。”
人是一種環境動物,人。
所以先制造一個好的環境,然后再慢慢去吸納更多的人,改變更多的人,就很重要。
余歡還聯系了自己的訓練師,他也讓安德瑪幫他找了幾個優秀的訓練師。格雷格-**維奇也通過自己的關系,找來了一些訓練師。
如果按照國家隊原有的思路,用沒收手機的高壓訓練思路,有些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有個性,他們叛逆和逆反是很嚴重的,那種高壓封閉訓練,已經不適合了。
余歡用訓練環境來改變其他球員的訓練態度,以此再來帶動比賽態度。
除此之外,余歡還做出了一項承諾。
“在所有的比賽中,包括熱身賽。只要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去改變了球的運行路線。那就能得到一百美金的獎金。”
這個錢是余歡個人出的,他這樣的做法是在鼓勵大家去拼搶。
格雷格-**維奇隨后提出,每一次非受迫性失誤,都應該罰以體能訓練。
蒂姆-鄧肯道:“美國隊的非受迫性失誤都是罰錢的。”
余歡道:“你們美國隊的球員,大部分收入都差不多。我們這里,我的收入比他們高太多了。”
余歡為球隊做的一些改變,倒是改變了一些球員的態度。他們時間很緊,但是余歡認為該慢慢來,還是得慢慢來,不能太過著急。
宮指導嘆了口氣,他道:“小余你的加入,真的幫了我們大忙了。”
中國隊的問題非常多,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余歡來了,只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深層次的問題他解決不了,他也沒法去解決。
大家的訓練態度在緩慢的扭轉,再加上格雷格-**維奇提出的一些訓練方法,球隊的訓練質量是得到了提升的。
但問題依然還是有很多,比如說格雷格-**維奇提出的,“心態問題。”
“你們球員的壓力太大了,但他們承受壓力的能力又太小了。”
阿聯道:“沒辦法。”
余歡也不知道這種問題的形成,但是阿聯是知道的。
“體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阿聯說道:“而且文化課的教育是缺失的。”
“讀書給我們大家所帶來的那些力量,他們體會不到。要依靠社會去摔打的話,他們這些球員一個個又都已經是富翁了,他們身邊圍繞的經紀人、朋友都是吹捧他們的,沒人會讓他們吃虧。”
“這樣環境下,他們的心態素質自然是不夠好的。”阿聯說道。
阿聯至今也依然感謝他在NBA的那些時光,那是他成長最快的年月,是他心理狀態成長最快的時間。
余歡看向格雷格-**維奇,格雷格-**維奇道:“在圣安東尼奧,我都會建議球員去。我們一直是用球隊的大環境,去改變那些個體。如果不能被我們的環境所改變,那我會立即送走他們。”
當年的斯蒂芬-杰克遜就是因為這個,被格雷格-**維奇給送走的。
要知道當時馬刺的鋒線力量就不行,但格雷格-**維奇依然送走了實力不俗的斯蒂芬-杰克遜,就是因為斯蒂芬-杰克遜沒法完全融入馬刺的環境。否則,馬刺可能會拿一次連冠。
余歡道:“只要他們肯上場去拼,我有把握把他們帶進四強,甚至拿牌。”
余歡對自己的實力是很自信的,只要他們不是八強碰到美國隊,西班牙隊這種超級強隊,其他的球隊余歡都很有自信去贏下來。
余歡從一開始就跟宮指導說,“我可以打滿全場,并且保證高效輸出。”
余歡的體能已經進步了許多,況且余歡如果每場比賽打滿的話,他也就比在NBA多打個三五分鐘。余歡的體能是完全足夠支撐的。
而且余歡在FIBA體系下的能量,可能還要大于他在NBA的發揮。
NBA的控衛在FIBA體系下發揮的不好的,多是因為籃下的空間狹小。那些依賴突破制造殺傷的球員,在FIBA打的肯定不好。
可余歡不一樣,他的投籃被認為僅次于斯蒂芬-庫里,如果他投的再多一點,可能會比斯蒂芬-庫里更厲害。
余歡的厲害不僅僅是他的投籃準,而且他的投籃范圍大。FIBA的三分線比NBA短,余歡可能離三分線兩步就能扔,那他制造的空間可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