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要當主將?”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趙何多多少少還是驚訝了一把。
這倒不是說他懷疑屈原的領兵能力,事實上由于這個時代還沒有完全分離出文官和武將兩大類別,所以士人們本身對于自己的培養都是傾向于全能型的,上馬治軍下馬安民這是基本素質,你不行都不好意思出去跟人家求官。
這種方式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地方自然是在于隨便拉出一名大臣出去都能夠帶兵打仗,而弊端則在于軍政一起抓的結果往往就是兩邊都不精。
因此無論是在現在這個時空還是在歷史書上的這個時代,為了適應新的爭霸形勢的需要,文官武將的分別慢慢出現,最終在戰國末期基本成型,并且得到了后世諸多王朝的沿用。
話說回來,屈原肯定是有領兵能力的,但是究竟能不能贏呢?
趙何將這個問題拋給了身邊的樂毅。
樂毅思考了一會,答道:“大王,臣和這位楚國大司馬并沒有什么交往,只不過從其名聲來看,似乎是個愛國之人。若是他能夠運用這愛國之心得當的話,未嘗不能夠激發出楚軍的潛力。”
趙何笑道:“所以你是看好他能夠拿下宛城了?”
雖然樂毅這個說法聽起來有點玄乎,但不得不說軍心這個東西本身就是這么玄乎的一個東西,在古代戰爭之中經常能夠見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不就是因為這種心氣的大爆發么。
樂毅點頭道:“楚軍用了一個春天都沒有拿下宛城,這其實已經很出乎臣的意料之外了。若是換將之后依舊還是無法攻克宛城的話,那么臣認為楚國之衰弱便已經遠遠超出了臣的想象,或許大王應該考慮將下一個征伐目標改為楚國了。”
趙何發出了一聲感慨:“是啊,都知道這個楚國是虛胖,但是寡人自己都沒想到楚國居然虛胖到了這個地步,嘿……不過也無妨了,楚國拿不拿得下南陽和南郡那是它自己的事情,拿不下更好,這樣下來楚國依舊和秦國有深仇大恨,寡人反而還樂見其成。”
在趙何以及趙國眾臣的普遍觀點里,南陽郡和南郡簡直就是兩個房門大開的姑娘,而且還是楚國的“前女友”,應該是很容易就搞定的。
結果都過了這么久了,再一看,好嘛,這前女友的手才剛剛牽上,KISS都沒得KISS,更別說推倒了。
這就很離譜。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推倒前女友的難度顯然都比追求一個新女孩更難,但是楚國這種表現,就不得不讓人嚴重懷疑起他的能力了。
若還真是感情也就罷了,但這可是爭霸,是你死我活的兼并。
在楚國露出如此明顯“不行”的情況下,趙何在聽了樂毅的話之后突然覺得……好像真的可以考慮在這一戰之后將楚國作為下一個目標。
誰讓這楚國看起來這么咔嘣脆,很容易就吃掉的樣子呢。
想了片刻,趙何收回了心緒,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眼前。
趙何此刻正在崤函通道之中,他的身邊是經過了宜陽大戰之后剩下來的二十五萬趙韓聯軍。
在拿下宜陽之后,趙何休整了數日,并且讓韓軍的斥候探明了崤函通道之中并沒有埋伏,這才帶著大軍步步為營,一路沿著崤函通道朝著西邊殺了過去。
作為從關中東出中原最為直線、最短的一條通道,崤函通道對于秦國的戰略性是毋庸置疑的。秦國之所以連年對韓魏用兵,也是為了打通這條通道,讓自己擁有爭霸中原的本錢。
原本來說,在經過了伊闕之戰后,秦軍趁勢攻克了崤函通道東部出口之外的韓國重鎮宜陽,其實已經是把這條通道給打通了。然而秦王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多一陣子宜陽就已經幾度易手,到了現在不但宜陽重歸韓國之手,更是被趙何率軍把秦國人反推了回來,從宜陽一路自東向西打回了函谷關。
前方就是函谷關。
秦國有一個稱號叫做“四塞之國”,就是因為在秦國的大本營關中四面有四座雄關,分別是西邊的大散關、東南邊的武關、北邊的蕭關、以及趙何面前這座函谷關。
在四座關隘之中,又以函谷關最為險峻、規模最大、最為易守難攻、也最出名。
遠遠看去,就會發現這座關隘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猶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橫亙在崤函通道的西部末端,阻擋了任何想要進入關中的可能。
趙何站在戰車之上,靜靜的打量了一會面前的函谷關。
這座雄關的關墻極其高大,由成塊的巨石壘成,高度至少在五丈以上,自南向北完全擋住了西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