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了楚國,趙何原本以為這些外國的事情應該暫時就都告一段落,然而卻被事實無情的打臉。
一份從北地郡緊急抵達邯鄲,同時又從邯鄲方面轉呈過來的奏折讓趙何皺起了眉頭。
“月氏王率領兩萬騎兵東渡黃河入侵北地郡,如今已迫近長城朝那城一線……”
趙何輕輕的敲打著桌案,腦海之中尋找著有關于月氏的記憶。
月氏族乃是游牧民族,是另外一個在華夏史上大名鼎鼎的游民民族匈奴的死敵,如今的活躍地區應該是在河西走廊,也就是后世的甘肅省,距離趙國控制的北地郡只隔著一個黃河。
在歷史上,張騫出西域就是去找的月氏,想要和月氏人聯合起來打匈奴。
不過那個時候的月氏人被匈奴人一路從河西走廊追殺逃跑到了西域早就已經喪失了和匈奴抗衡的勇氣,最終張騫聯合月氏的目標并未達成,但兜兜轉轉還是建立起了漢朝和西域諸國的聯系,為華夏族的西進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春秋戰國時代,對于大月氏的記載是相當稀少的,除了知道月氏中除了王族之外還有休密、雙靡、貴霜、胖頓、都密五部翕候之外,更多的具體情況都不清楚。
不過想想也是,自從平王東遷之后,華夏諸侯圍繞著爭霸中原這個主題打得狗腦子都出來了,誰還有時間去研究一個距離中原上千里的國家啊。
就是在趙何穿越的時候,趙國和月氏之間還隔著一個林胡呢,趙何穿越到現在的重心基本上也是放在了統一六國上,沒有去理會月氏。
沒想到趙何不去找月氏,月氏人倒是打上門來了。
趙何不禁有些費解:“這月氏人不怕死的嗎,還是說月氏人對寡人趙國的強勢一無所知?”
兩萬騎兵聽起來挺強的,但對于趙國來說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在消滅了林胡吞并了義渠之后,如今的趙國隨隨便便都可以拉起一支超過五萬的騎兵。
平日里單單是為了守衛漫長的邊境線趙國就得保持兩萬五千騎兵的規模,要是算上邯鄲城之中的五千龍驤軍重騎兵那就是三萬騎兵常備軍的存在。
單單是這個數量的騎兵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潰月氏人,更不用說趙國數倍于騎兵編制的步兵狂潮了。
所以這月氏人是活得不耐煩了,來找趙國挑釁?
趙何沉默片刻,在情報上簽署了自己的意見:“命樂毅率軍就地反擊,上郡、九原和北地以及關中兵馬盡歸樂毅轄制,務必要擊退月氏,揚我大趙兵威!”
就在趙何的命令正急速朝著關中而去的時候,月氏王已經率領著身后的兩萬三千名騎兵從雞頭山(六盤山)的最北側越過了曾經的秦長城。
這位月氏王今年三十來歲,正是一個男人精力最為旺盛的年紀,他的身材十分高大,胯下的駿馬也同樣如此。
如果趙何能夠看到這位月氏王的畫像,就會發現這位月氏王的長相并不像是后世東亞人的長相,而更偏向于歐洲人。
萬馬奔騰,滾滾煙塵蔓延天際,遠遠看去好像一條長龍,十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