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等衛國公從上一條訊息中回過味兒來,韓昌黎就繼續說道:“河東道屬于制式,并登記在冊的將士,不足兩萬。”
兩道境內,大唐將士總計不到七萬,面對的可能是三十萬南下的叛軍聯軍。
那楊胡子兵臨帝都城下,將不算是什么難事。
“我想聽聽韓翰林你的意見。”衛國公在書房里踱步良久之后,才抬頭冒出了這么一句。
好像終于等到了這句話,韓昌黎伸手指向了河北道,那里有著比大唐隴右道更寬闊的土地,也更多的邊防將士。
“安東大都護,也是鎮軍大將軍的大唐神將蘇成武,有二十萬邊軍,已經屯兵在河東道以東。”韓昌黎說出了大唐北疆之內,唯一的依仗。
這對于衛國公而言,對于天子陛下而言,對于大唐而言,都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
“他不可能攔下,最多牽制住河東道的叛軍,甚至還要提防突厥蠻子的東進。”見到衛國公眼神當中的神采,韓昌黎當即潑了一盆涼水。
沒有等衛國公繼續發問,韓昌黎滔滔不絕:“我義父來信,
(本章未完,請翻頁)
已經聯合河南道節度使,率領八萬大唐兒郎,趕赴至河南府境外。”
大唐所有權貴都知道,韓昌黎的義父是濟南王。
又是一個還算不錯的消息,可明顯韓昌黎的語氣并不算很平穩,依舊有下文:“義父最多能到了京兆府,進入不了帝都之外,無濟于事。”
大唐藩王不經召見,不得入帝都面見天子,更何況還是帶領大軍而至,視同謀反。
“那我大唐,便只有七萬將士可擋胡蠻狗叛軍?”衛國公聽到這里,語氣已經有些急迫,原本他也憧憬在大唐依舊盛世的光輝之下,可聽韓昌黎這么分析,卻又感覺,確實如同他所言。
泱泱大唐盛世,想到叛軍攻入帝都城之后的可怕場景,讓衛國公的雙手都有些顫抖。
韓昌黎輕輕搖了搖頭,目光所致,依舊在軍防圖之上:“要救大唐,唯有一人。”
“誰?”幾乎下意識的,衛國公第一時間問出了聲。
“山南節度使,史分明。”一個名字脫口而出。
游魂堡一戰,力扛突厥蠻子五萬大軍的史分明,終于在大戰之后,迎來了許久未見的高升,蒙天子陛下厚愛,史分明在兩個月前,入了山南西道,擔任節度使。
“何解?”好像掏空腦汁,終于想起了這個史分明的履歷,衛國公有些疑惑。
“當年如果不是受到了陷害,只怕如今擔任安西大都護的人選,不會是楊胡子,而是他。”韓昌黎說著,又補充了一句:“而且,他已經到了京兆府。”
依舊沒有嚼清楚其中的意味,衛國公一臉的嚴肅,又側著腦袋,略做思索。
“依我之見,可命狄將軍率領將士前往河東道,連同河東道守軍,守住京兆府東側。史分明升任懷化大將軍,帶領山南將士,連同帝都十六衛抽調半數將士,甚至可以讓洛陽王出點力,關內道便同樣不可能失守。”韓昌黎說道。
他沒有在看向軍防圖,而是很認真的看向了衛國公。
“這個人,有這么大能耐?”衛國公這才微微醒轉,出口問道。
“當年漠北有他,突厥蠻子三年不敢進犯寸土。”韓昌黎直接拍了拍手,已經準備走出書房。
他要說的,都已經說完了,再多說一句,都是畫蛇添足。
倘若衛國公真的按照他所言,啟稟天子陛下,那么大唐此番劫難,算不上劫難。
可惜,這一次,天下陛下,不可能相信他,已經很久沒有相信他了。如果不是因為他真的是那位杜書圣的弟子,只怕,現在已經失勢,他背對著衛國公的臉頰上,露出了幾分苦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