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錢不夠就再掙唄。
烤爐房。
宋茯苓穿著做蛋糕時的工作服,長發全部盤起,頭戴粉色小布巾,將額前碎發裹的嚴嚴實實,搖起了固定在桌角的打蛋器。
才搖兩下,蛋清就出現了魚眼大泡。
二丫站在一側,向打蛋器里加細砂糖。
宋茯苓接著又搖了幾下打蛋器,泡沫開始變得細膩起來,二丫第二次加糖。
繼續搖,繼續打發,泡沫以肉眼可見的變化,變得越來越細膩,越來越有了“奶油”樣。
直打到宋茯苓拿起桌邊用來攪拌的木勺,舀起一勺,又故意將勺傾斜,似是想讓“膏狀奶油”甩下來,可是打發好的蛋清就是不掉。
“看見沒,這東西就這么搖。”
烤爐房里的新老師傅們,互相你瞅我、我看你,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感嘆這個東西真神奇。
又一起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終于不用遭罪了,不用一見到雞蛋就打怵了,為自己以后能省時省力而開心不已。
沒一會兒,烤爐房里的各大爐子就火光大旺。
一盤又一盤面點,送進了“烤箱。”
二丫領著新師傅,細心指導怎樣用搟面杖將新出鍋的夾心蛋卷卷起來。
李秀在一片忙碌中問何氏:“大嫂,你那里出鍋還需要多久。”
宋茯苓的大伯母瞄了一眼自個桌角擺放的沙漏,“馬上。”
“那我打蛋給你帶出來一份,好。”
桃花隔著幾張桌喊道:“秀嬸子,給我也帶出兩鍋的,我這也馬上就拌好。”說著話,急忙端盆去存放牛奶的地方,用葫蘆水瓢,小心舀出兩半瓢牛奶。
慢慢的,兩間烤爐房的香氣傳了出去。
撿石頭回來的漢子們,才走到家門口就能聞到。
房子破啊,透風,四處漏香味。
漢子們一邊聞著香味,一邊將一爬犁又一爬犁的石頭堆放在院子的西南角。
他們眼下已經撿了四個小山那么高的石頭了。
都是山上的大石頭,長年累月,有泥土沖刷下來的,有自然脫落下來的。
撿到什么程度了呢。
再撿就得往更遠的山邊走了,附近的已經撿沒了。
日日出去撿,撿了這么多,但卻仍然不夠。
因為他們需要蓋好多好多間的石頭房子。
要用石頭和土坯子,趕明搭一間能養一百多頭豬的豬圈,得建至少二百多平方到三百平方左右。
需要用大量的石頭搭牛圈。
牛圈更需要大型的,將來要蓋的比豬圈大的多。
別看他們目前多數是奶牛,以及馬老太那兩只拉車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