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子和宋阿爺的大兒媳已經在葭縣四處看牛了,不定哪天就推車換牛車。
她們的牛,將來需要安置吧。
等開春,他們大伙,更是要買很多很多頭幫他們種地的牛。
更何況,他們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路上扔的那些攢了一輩子銀錢才置辦上的牲口,趕明再重新買回來。趕明爭取家家戶戶都有下地能干活、出門能代步的牲口。
所以說,以上,他們大家伙需要攢大量的石頭,閑下來就去撿,走多遠的道也要一日日往回拽,一日日積攢起來,等到了開春時,就會省事得多。
“會議室”里。
負責煮飯的婦女,掀開門簾子,嗅嗅鼻子,回頭笑道:
“看來那攪蛋的真好使,你們聞聞,才幾時,香味就飄出來了,往常這時候烤爐房那些人還在打蛋呢。苦著臉打,早起遇見一個個都蔫頭耷腦進去,這回可下不用費勁了。”
有婦女接話道:“依我說,馬嬸子是真仁義。就為了讓那些人省事,竟買回那么大個家伙。那么兩大塊鐵,只鐵就得多少銀錢?為了讓那些人省力,也是操碎了心,寧可花那么多錢,去哪去她那樣的仁義人。”
沒錯,馬老太沒說她沒花錢。
也只有幾個人曉得,是陸畔親手做的。
在老太太看來,這些都是人情,將來不得她或者三兒還?
既然是她們家人還人情,憑啥不讓蛋糕房里的“師傅們”領情。
她還給特意訓話來著,說:“你瞅瞅,我為了你們,真是下了血本,你們不好好干活,對得起我不?”
一副你們必須要對我感天動地的樣子。
當時,烤爐房里的一眾人,確實真心誠意感謝來著:感謝馬隊長,感謝總監,感謝你倆人竟為了心疼俺們花大價錢。
要知道,有了打蛋器,不但省力,而且她們也能多做幾鍋。
多做就代表著往后每日能多掙銀錢,咋會不感謝呢。
有婦女瞅了瞅陪在她身邊干活的閨女:
“也不知趕明烤爐房再缺人,俺家妮子有沒有那福氣進去。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日日在里頭干些細致活,小手都能變細發。還給發頭巾子和圍裙,瞧著都新鮮,到月給的銀錢更是不少。”
“沒聽馬嬸子說嘛,不招大閨女啦,你沒發現第二批進去的都是小媳婦?那里頭除了她幾個孫女和外孫女,你看哪有大閨女。”
剛才還在憧憬的婆娘,聞言長嘆一聲:“是啊,這沒法挑人家,條件擺在那。可咱正經人家的閨女,總不能為了讓妮子干輕巧活多掙銀錢,將來就給招上門女婿吧。那不是坑了妮兒。那可不中。”
她閨女接過話:“娘,眼下也挺好,你看我們幾個姐妹,忙完太爺爺安排的活,還要給馬奶奶她家做紙袋、粘盒底,這又挖山楂,做糖葫蘆。”
“還要做雪糕。”旁邊的郭老大家丫頭提醒道。
“對,我們幾個還要做雪糕,一根一文錢,這些樣加在一起,零零碎碎的也掙不少呢。”
一起在挖山楂核的婦女們,還有一遍遍洗山楂的婦女們聽到這話就笑,紛紛七嘴八舌道:“就是,咱們吶,知足吧,真是借了大光。以前,咱們冬日里就曉得貓冬,最多喂喂雞,在炕上縫點針線活,上哪去找不用離開家門掙錢的好活。”
……
葭縣、云中縣、童謠鎮,三家馬老太分店。
此時,賣貨窗口,外面擺的正是一盤子紅彤彤的糖葫蘆。
糖漿繞在紅果子上,紅果子上撒著芝麻,冬日的陽光照在有上面,亮晶晶的。
用王婆子賣貨的原話就是:“買俺們馬老太店的糖葫蘆,你就放心咬。一咬,酸甜伴著芝麻香,還沒籽。曉得這紅果子俺們洗幾遍不?至少三遍,一個一個拾掇干凈的,你就咬,吃出一個帶蟲的,我這一盤都送與你。”
就是這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