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就是像各府上在室外建的暖房花圃,需要那種搭在外面的特殊油紙。
第二個難處是青磚,目前磚窯都已經關門。
但是建這種辣椒大棚,需要在室內用青磚搭火墻取暖。
只有燒的足夠熱,秧苗才能生長,才能育出更多的秧苗,室內培植出更多的紅椒,留種。種子才能夠五百畝地使用。”
毛俊易打斷:“你要建在哪。”
“回大人,就建在我們目前居住的地方。
房子夠破,便于扒倒,更好搭大棚。
這也是第三個難處,我們至少要有四家搬走。
草民了解,草民所在的任家村,祠堂后身是有空房的,能住六家至起家,但那一排房屋屬于村里,需要得到村里人同意。”
這也是宋福生他們那伙人當初拿到大紅牌,被分到任家村的原因。
當時的逃荒者,官府在分配時,會考慮被分到的村落有沒有空房安置。有,才會往里面塞人,沒有,壓根不會往下派。要不然那不亂套了嘛。
不過,當初的任里正任公信,做人損。
村里明明有能住人的房子,到達村里,孩子們就能立刻分得三四個好屋睡覺,歇一歇一路逃荒的疲乏。祠堂后面的房子沒荒廢,村里人有負責燒的,也能進屋就有泥鍋燒口熱水喝,離村里的公共井很近,卻沒分給宋福生他們。
直接將他們趕到河對岸,想住人就要先搭炕。
而此時,宋福生就在管毛大人要那幾處房子。
毛大人也聽懂了,磚、紙,在他眼里,包括讓村里配合,這都不算事。
算事的是:“明年這時,你能交與我多少種子?”
果然,要上交朝廷了。
宋福生毫不回避道:“今年收獲時,草民不會浪費一粒種子。明年這時,草民認為,軍戶們都種植,也應是夠了。”
這一刻,毛俊易徹底高看宋福生。
這一刻,毛俊易也徹底明白國公府會高看這個平民。
因為他從這個年輕人眼里,沒有捕捉到一絲一毫的意外。
眼神清正,一副盡心盡力,將種子全部交與朝廷,才是理所當然的樣子。也什么都沒問。
毛俊易嘴角翹了翹:“你剛才說,你一畝能得五百斤上下的干辣椒,對吧?只有干辣椒才會便于運輸,在運糧途中不會腐壞,對吧?”
“是,大人。”
“那五百畝地,你什么時候能交與本官二十五萬斤干紅椒啊?”
宋福生急速在心里計算:
現在是三月中旬,即將要出正月。
但是孩子們厚棉襖卻沒脫。
今天外面又刮起了鵝毛般的大雪。
說明今年是個冷冬。
要是想大面積的種植,全扣大棚不現實。就是毛大人都尋不到扣五百畝地的那種特殊油紙。
所以就必須是在露天直接能種植的情況下。
而辣椒又不同于其他農作物。
不像糧食和其他不怕冷的蔬菜,四五月份就能種了。